小行星城:形式与内核的兼容性

期待已久的《小行星城》出锅了。

尤其这次汤姆汉克斯和斯嘉丽的加盟,卡司阵容也是最令我激动的一次:

以下是观后的一些分析,没有看过的朋友还是直接先看片好了。
画风:韦斯的标签
单看风格,效果上如旧出色,平面化,卡通化,对称化,糖果化,等等。甚至是韦氏风格最极致的一次(也包括规模)。这是他的标签,也是大家喜欢的原因之一。


结构
结构上做文章是韦斯的惯用手段,但小行星城比以往变得更复杂,在一个多重叙述结构中,叙事者要讲的不仅是剧本创作的故事,还有创作者的故事。二者的联系是导演编剧演员,我们看到有几处演员和导演编剧讨论剧本创作的桥段——将创作与表演联系起来。演员奥吉更是将虚拟的剧本故事带入到现实情境中,影片开头他在编剧康拉德面前做了那样一段虚构的情感表演。然而末尾他与被删掉了妻子戏份的女演员在阳台上巧遇,又上演了那样一段真实的情感表演,考虑到第一段虚构表演后他与康拉德的拥吻,那么妻子这个剧本中未曾出现的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时这两段还存在看似无意的因果,于是在这里虚构故事与现实故事被有意混淆了,但这样做除了增加困惑感,还有什么深意呢?
叙事
叙事上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抛弃了故事的连贯性,用剧本章节形态打散了整个剧情。以往的作品中虽然也用复杂的结构,但剧情总是比较连贯的。 而在小行星城里,情节完全地碎片化了。 用一个地点(事件)将素无牵连的所有人聚拢在一起,并使之发生各种联系。我们看到的,是相互间关联不强的一个又一个的片段。 其二是彻底的荒诞,什么外星人?完全虚构的,不可能的事。 那么真实的又是什么?
精神内核
这些变化或许意味着韦斯的,“野心”。他在试图表现比以往更为深刻的“人”的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强烈的存在主义特征: 荒诞以及碎片化带来的意味便是无意义。奥吉解释了一大段恒星的科学知识后,小女儿说:“15分钟是6200小时”。 世界没有本质,只有现象,而现象常让人尴尬不解,但你却无可奈何。 如果留意人物出场,奥吉一家从车上取了行李之后,一瞬间所有的角色全部乘车同时到场:


所以......
写这么沉重,怕是已经没什么人有耐心读到这里了,我想这就是本片观感不如期待的原因了:韦斯标志性的风格或许不够兼容过于深重的主题,他的风格实在太像一个精巧有趣的玩具,深重的主题往往需要力量感和破碎感,而这会破坏韦氏风格中精致有趣的部分。 写这些不是为了挑刺,我喜欢他,也真诚地被本片中的一些段落打动,是希望爱他的朋友能看到他的野心以及同样被打动。这部作品里他设置的戏里戏外暗示、联系,充满了各种细节,有心的朋友可以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很多他的想法。这是一部内核很强的片,不要被韦斯糖果化的风格欺骗了。 最后试着解读下前述“结构”部分提到虚构的表演和真实的表演两个段落的联系,尤其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吻。这需要我们再看另两个段落: 1. 在坎贝尔与奥吉产生感情,并主动地反复地暗示他之后,奥吉把手放上了高温的烤架。 2. 而奥吉很困惑我为什么要这样演?为什么自己会主动烫伤自己的手。他找到导演说他觉得自己心都碎了。 为什么心碎? 没有什么隐秘的联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如此,奥吉产生了三段感情,与编剧康拉德的(拥吻可证),与“妻子”的(阳台偶遇那段表演),而与坎贝尔的这段,进入情境的他真实地产生了情感,而情感的纠结令他心碎,试图用冷漠对抗却失败后,他用自己都无法理喻的方式冷静了下来。 原来这在电影开始那段莫名其妙的桥段中奥吉已经解释过了(豆瓣不能放视频,在21‘22’‘左右):
他是在给自己的心跳过快找借口
这三段情感的表现都真切动人,可是他爱这个又爱那个,还有第三个,如果他是个浪荡的人,他为什么不接受坎贝尔,非要用那么古怪的方式冷静?这到底是在讲什么? 这就是荒诞,可以跟外星人无厘头的行为相提并论的荒诞人类。如果读过《局外人》等存在主义作品,你能发现他们的古怪简直是差不多的。韦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观念。
我想问个问题,我需要一个答案 我演得对吗 ——我认为你已经成为了奥吉本人,而他也成为了你 我还要继续吗? 难道宇宙中不应该有一个答案吗? 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演 ——不重要,继续演就行了
你看,奥吉与导演的对话已经深深地表明了这一精神内核。
更多电影,请关注我的公号【鱼缸里的灵魂】
发送消息【小行星城】可获得资yuan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