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always husband

《消失的她》热度直逼当下京津冀的高温极值。果然创作题材如果关注到现实主义,最能适配大部分观众圈层。
故事很简单,人物设定也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铺陈。虽然有反转,但不是迷雾拨开的恍然大悟而是“早知是他”的真相大白。
电影比生活精彩,但生活远比电影更狗血。仅仅为了得到女方的财产不惜做局让她消失不是创作者的异想天开而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一件件确有其事或写在法院判决书里的一桩桩刑事案件。
我较少写作“婚姻”的话题。因为这个场域足够开放,生态多样,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世俗意义甚至哲学思考都因为样本数量巨大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发言权,愿意说上两句,以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去诠释形形色色的婚姻。众声喧哗之后,发现谁也不是谁的解药。因此有了流传甚广接受度较高的“水和鞋子”二元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每当抛出二元论,众声喧哗默契地变成了缄口不语。
为什么要杀妻(夫)?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公众号作者何袜皮女士根据多年研究人类学犯罪学社会学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漂流瓶人格说和寄居蟹人格说。“漂流瓶没有根,也没有锚,只是一个不值钱的空瓶子在大海上漂泊不定。自从被人类放入小纸条或小玩意之后就自命不凡,拒绝停留或搁浅,期待被打捞的奇迹发生。性格特征有好高骛远内心浮躁,追求刺激和冒险,憎恨平庸安稳,自私没责任感。”(以上内容摘自《没药花园》)一旦伴侣无法满足自己的所谓“精彩人生”或想要的“高光时刻”,就自暴自弃或拉上伴侣一起失控沉沦。这类人的感官刺激阈值比较高,终年折腾,如果伴侣是阻碍TA满足欲望和野心的绊脚石或生活理念不同,TA会不择手段毁掉一切达到目的。
“寄居蟹是软体动物,柔软的腹部没有保护,很容易受攻击和死亡。它们通常找空海螺壳当成盔甲,把自己的身体放进去求生存。海螺以为自己死了期待寄居蟹永远不要抛弃自己,其实在两者的关系中,真正离不开另一方的是外强中干的寄居蟹。”(以上内容摘自《没药花园》)。寄居蟹更像手段高明善于洗脑的PUA高手。通常以爱之名打压贬低摧毁“海螺”的自尊自信和学识能力,夸大虚构自己的付出,道德绑架使对方有愧疚心理,明明是受体需要他人庇佑以求安全但“海螺”却被操控拿捏着。
《消失的她》中男主是什么性格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想这不是判断题或站队。电影的核心是亲密关系中的人性。人类的天然本性是趋利避害。令人趋之若鹜的常见利益是金钱和性。所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看了许多或真实或演绎的事件背后,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是安全平等,共同成长。看完《消失的她》,如果只停留在女生不要恋爱脑和闺蜜手撕渣男好爽这样的层面,我们还将用余生很辛苦的探索亲密关系。
愿每个人都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