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中的讽刺与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令人惊奇的暴力/性暴力美学电影…电影里面的审美、构图、布景也太前卫太现代了。室内设计和家居很包豪斯/未来主义?好多画面感觉对称荒诞得像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作品。很难想象这是如此早的电影。
电影对暴力和个人道德观的讨论非常有意思…最开始以为这电影只是纯粹的暴力展现,怪诞不经、幼稚,大量的性侵犯和展示令人不适。后来Alex进监狱,神父说“当人失去对善良的选择时,人就不再是人了。”故事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时才发现先前的暴力仅仅是“流于表面”,因为Alex犯下的是“无知之罪”,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概念;而真正牵动人心的暴力潜藏着阴谋、邪恶、愤恨。受尽虐待的Alex出狱,社会仍对他没有改观;反倒利用他被改造后道德上无法抗拒的“善良”对他报复、凌虐。众叛亲离,失去了家人,又被朋友以公权力报复,之前的仇人也挨个找他复仇。而官员们又官僚至极,各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对待他就只是在对待一个官场上的工具。整个社会,从政府体系至家庭亲朋,从法律到道德,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至此,才感到对暴力真正的恐惧。纯粹以施暴为目的的暴力反而令人安心,而带有复杂动机的暴力不堪入目。主角性格有了转变,同时暴力的性质也层层递进。这也是电影中非常精彩的反差:明明先前主角杀人灭口,无恶不作,我却没有对主角有过多谴责(默认他本性如此,对恶人没有什么怜悯之心);如今他变得善良,我却对此于心不忍(善良的代价是承受了更多阴暗邪恶的暴力)。这些与传统伦理背道而驰的体验和矛盾,也许正是影片中想探讨的个人与社会道德的矛盾性。
有趣的是,在进监狱到出狱后,影片的艺术风格逐渐从离奇转变为现实。一开始各类元素的组合令人费解,光怪陆离,饱和度高得跃出屏幕。后来随着治疗的发生,官僚的出现,人性中真正丑恶的揭露,画面的基调变得苦涩,灰暗,贫瘠。这正是Alex内心在对道德失去选择时的体验。他已经成为了机器,而不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
影片临近结束时,我问给我放这电影的朋友“为什么这电影叫发条橙?”(很简单,因为里面既没有出现发条也没有出现橙子)朋友说,一些解释称,因为橙子是果实,象征着鲜活、有生气的生命;发条则是工业、机械、按部就班的象征。两个组合放在一起,正代表了价值观与社会错位,无法适应的主角扭曲的样子。主角被改造后,外在是发条,内在还是橙子。而面对现实社会中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又何尝不是想适应它们而不断给自己上发条的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