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汪峰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知道是男人更习惯在饭桌上敞开心扉,还是汪峰从来就是个不加掩饰的人? 他和蔡康永的席间对谈,是近年来看过最酣畅的一场。许多话,完全属于挚友关上门来的那种交心,而不该在节目中公开表露。好几次,因为汪峰意料之外的回答,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一遍,看他的表情、看蔡康永的反应。 特别是中间聊到创作和自我评价时,怎么会有一个明星对着镜头说:“我每写一张专辑,都觉得自己简直太狗屎了、太差了”? 试想,即便是表达“自己还不够好”,但一些自信的爱豆可能会说“我最好的永远是下一张”,成熟的艺人会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又或者严谨的经纪团队会在录制后和节目组沟通,不要用这句简单粗暴的素材。 看到片尾,我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这段试想,前提就错了。这不是一个明星对镜头说的话,而是一个摇滚歌手对作品说的话,一个真实鲜活的人对自己说的话。 这么多年,我们总觉得汪峰,很熟啊,他的感情、他的代表作、他的热搜.......他从来不是冷门歌手,随便谁都能对他说道两句,但谁又禁得起追问呢?汪峰最新发布的专辑叫什么?汪峰近十年在豆瓣评分最高作品是哪首歌?甚至不是《众声》,我不知道汪峰也在巡演,好像“一官宣就有头条”的玄学悄悄失灵了。 甚至连阅人无数的蔡康永,都是第一次正式和汪峰交流。这么多年,汪峰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以为汪峰是粗砺的。 不,他是细腻的。他在亲历亲为地抠流程、调音效,演唱会所有细节都把控得井井有条。他发现蔡康永来听他排练,唱了一句就停下来帮“永哥”找耳机,因为以他的经验,空耳听不舒服。他带蔡康永去的是熟悉的餐厅,热络地点菜,口味要鸳鸯、鱼要刺少的、蔬菜也要有。 我以为汪峰是愤怒的。 不,他是与自己和解的。一个被万人追捧的摇滚歌手,演唱会主题是「Unfollow」(不要追随),因为他接受过气是常态,喜新厌旧是人类最自然的共性。最富有创作力的那几年,他被着装、官宣玄学等无聊话题喧嚣淹没着,连母亲都想站出来帮他力排众议时,他毫不犹豫地劝阻了,因为他知道争辩没用、解释无效,“只有一条路,做更牛的事情”。 我以为汪峰早就知道要做什么样的人。 不,他也和我们一样在寻找。尽管2004年就因为《飞得更高》家喻户晓,他坦诚地说,25岁时想成为崔健,35岁时想成为鲍勃迪伦,45岁时没想清楚。但现在,50岁已过,他开始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有太多反转,以至于蔡康永都说,汪峰没有想象的酷。 但或许正因为这样,汪峰才能在去年发行的新专辑中,同时放入《我不相信》和《如果你还相信》这两首颇有对话感和思辨感的歌。 一首唱到:“也许你说的有一点道理/这世界有太多挫败和失意/可我为什么必须要相信”; 一首唱着:“如果你还相信/美好这个东西/我想给你 我想给你/即使它让我们哭泣”。 当我们回过头,在怒放的生命的背面,是和我们一样困顿在相信与不相信之中,有喜有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汪峰。这是《众声》这一集久久不息的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