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里的东亚文化背负

- 引
好的作品能广为热议经久不衰,往往是因为其强烈的反映了一类人群的状态,具象到生存状态,抽象如精神状态。Beef这部剧主要描述的群体为生活在西方世界里但接受东亚童年教育长大的东亚族裔,全剧充斥着以愤怒焦虑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色调,故事以一次路怒为导火索,通过对蝴蝶效应的精巧编排,最终引导男女主至生活崩塌。
- Western therapy does not work on Eastern minds
关于目标群体的定位,前文写到,本剧的目标群体为生活在西方世界却接受东亚童年教育长大的东亚族裔。这里强调了文化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冲突,不可否认的是,东亚族裔由于人口稠密与历史因素,都有一个共性的文化特征,就是传统观念。虽然男主生活在美国,但他依然把供养父母作为自己的责任,将买的起房子作为人生成就来博取父母的赞赏,依然教育弟弟要娶本族裔女子成婚传承本族裔文化,作为长子不惜打压弟弟成为整个家族的照顾者。归其根源,是东亚文化中养儿防老,长兄如父,立业齐家的文化内核。
男主生活在美国,但依然以韩国人的文化标准要求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韩国人。当你背着这个与其他族裔截然不同的文化背负,生活在一片以“自由”为名的现代社会中,你看到你周围形形色色的所谓“白垃圾”,诸如身无分文周游世界的背包客,债务缠身追逐梦想的艺术家,拥有上百情人却归来唯爱你一个的多情种,远离父母或是抛妻弃子寻找精神故乡的旅人,等等。你一定会觉得他们不负责任,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不懂回报,不思进取,短视贪图享乐等等。你有一百个帽子扣给他们,这些帽子其实就是东亚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观。但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你会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的“自由”,换言之,他们为什么和我们如此的不一样。这是一种东亚族裔生活在本国显少出现在的思考,这种思考引发的冲突具像化了文化背负,从而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 No unconditional love in Estern minds.
这种社会普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观的差异具像化了一些问题,诸如我为什么活着,是为了赡养父母,还是游戏人间。我父母为什么生我,是为了防老,还是爱我。我为什么工作,是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体面,还是为了热爱。我为什么要婚姻,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还是爱。我为什么要孩子,是传宗接代文化传承,还是爱等等。当你开始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会不自觉的将传统观念与爱对立起来。
- Everything fades, nothing last.
于是,每一个东亚人禅意平静又有文化修养的面容下,压抑着汹涌的不安焦虑恐惧与愤怒。不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焦虑自己的前途责任,恐惧自己是否被爱。如一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一次路怒一次撞肩一个蔑视,愤怒被点燃,火山喷发,澎湃的岩浆势不可挡,侵蚀了每一寸文明的土地,禅意与修养被抹去,走向自毁。
- 尾
最后,送给他家一段我最近很喜欢的书里的观点。
The person you marry is the person you fight with. The house you buy is the house you repair. The dream job you take is the job you stress over. Everything comes with an inherent sacrifice - whatever makes us feel good will also inevitably make us feel bad.
Life is about solving probems. Happiness requires struggle. It grows from problem. The path to happiness is a path full of shitheaps and shame.
Life is a suffer, but you can choose the one you can 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