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爱好者

学校难得的路演机会,我没有提问,一方面是因为社恐,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问题答案都在自己心中,没有必要带着回答提问,像阅读理解课上把自己的回答交给语文老师评判。但导演不是语文老师,而是文章的创作者。正如经典的梗:让文章作者做阅读理解题分数会惨不忍睹,导演也说他是一个“社恐”的人,正是因为不善于言语的表达,才选择当一个导演,用镜头讲故事。
我也是一个不擅长言语表达的人,当然也不擅长镜头语言表达。我试图通过回忆一些昨天路演导演的一些发言,以及结合一些采访中的内容,来记录一些感想。
导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爱好者。这是访谈的时候,忘了是哪位嘉宾定义的了。男主唐志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提着胡萝卜赶驴的时候,他就是堂吉诃德。我也是“理想主义者”爱好者,我喜欢在小说里,知乎故事里,去看理想主义者们的故事。但是如果一个理想主义者出现在我的身边,我可能会叶公好龙般地远离这样的人,会觉得他傻,无法与他交流。
导演拍电影绝对不是为了讽刺民科,导演说他拍的电影是“民科幻”。男主唐志军是一个广义上的民科人。民科也分很多种,有电影中那个抱着宇宙功德箱的骗钱的人,有真正相信自己所研究的东西是有意义的男主。后者也包括具备科学素养的理性的人,他们的理论可以自圆其说成体系,只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我认同知乎上关于民科话题底下一个广泛流传的回答,里面的核心观点:“科学是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只要是用这套方法搞出来的结论,那就是科学结论”。
导演设计唐和孙,以及影片英文名是西游记,不是要把五个人一一对应到里面的角色。导演认为那样太刻意了。我个人认为也不要做那么多阅读理解题啦。
昨天的访谈中,印象中没有人提问拍摄技法的问题。不过通过看了一些21年的访谈博客,对导演的设计有了更多理解,比如“伪纪录片的假定性的语境”,要足够让观众信服。印象最深的是艾老师在超市对着镜头讲编辑部过去故事的那段镜头,剪切的单位可能就是四五个字。因为现实生活中人很难讲话条理分明,是需要剪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