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需要这样会洞察生活的眼睛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相比过往被爱情占据目光的情况,更被群像角色而吸引,在宋三川身上看见了曾经年少的自己,而梁友安更和自己当下的状况不遑多让,甚至是在蒋杰、奈特这样的配角上也不自觉的去做比照,可以说编剧狠狠的拿捏了我的共情。
22岁的宋三川有着绝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迷茫,放到现实来讲好像就是读大学的时间差不多,可能根据喜好选了好玩儿的专业,也可能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对未来有利的专业,就像宋三川因为母亲的缘故坚持一个自己没那么喜欢的项目,背负着别人的理想,慰藉自我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和迷茫,让我想起一些自己当时刚毕业时的感受。如果说自己更羡慕当时的自己什么,那大概就是棱角,现在好像被生活磨平了,就像宋三川宁可不要工资也不想加选手们的微信,善意被质疑时扭头就走,和身边人冲突时不服就干,不管是年轻大无畏还是年轻气盛,现在想来都是格外的美好。这种特质在宋三川身上更加明显,不管是体育生热血、荷尔蒙的氛围,还是母亲从小离开及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他的桀骜不仅是因为年轻,更是生活和人生经历中孕育出来的。这让人物不仅有共鸣性还更有说服力。
但更让我喜欢的是品性上加持的魅力,“带刺”的桀骜少年却非常善良,会把自己挣来的钱给医院里的病人;初遇梁友安时不假辞色、却在梁友安遭遇危机时主动提供帮助,有脾气不假但善良善意的底色让我看到带刺少年内心的温暖。


而现在的自己更像32岁的梁友安,二十八九的年纪,确实比刚毕业那会儿能力强一些、收入多一些,有一点小积累,但好像没了之前那种说离职就离职的勇气,虽然这么说有些难过,但职场就是还有难以超越的性别天花板,看得见打不破,奔三的年纪每一次选择都格外谨慎,投出一份简历都要考虑经验、发展、薪资...往往一圈下来勇气也被磨没了。然后像梁友安一样,继续在已经厌倦的生活里蹉跎,一天天在舒适区里混日子,期待着可以升职或者在现在的公司有更好的调动。职场的不满藏在心里,一边想着下班不接工作电话,一边默默拿起手机;一边说内心疯狂着woc又下班时间搞着,一边乖乖出发加班,不敢得罪老板,怕一个不小心就丢了饭碗或者没了晋升的机会。其实很嘲讽,但这就是打工人的现实。
看着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但无非是自己给自己建筑起了一道“墙”,除了亲生闺蜜,长时间的情感,无法再花时间去经营一段情感,连在父母面前都渐渐变成了“我很好”“不用担心”这样的套话,不是不亲近只是觉得怕父母担心、说出来她们很大程度上也是理解不了或者解决不了;甚至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会让自己觉得更放松,因为无需费脑筋的想每句话的含义,不用审视彼此的价值,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反而成了那个听说过最多秘密的一位,因为知道自己同这人大概率再也不会相见(我就经常跟网约车或者理发师聊天解压…)。这也是很多人现在养猫撸狗的原因吧~但梁友安属于最惨的那一种007+24h on call,养狗都是一种奢侈。更不要说爱情了,考虑很多,现实因素不能不想,各种权衡之后审慎地决定一段感情是否要开始,但可能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瞬间下头,不了了之,期待不假但自己一个人的舒适也不想轻易打破,这也可能就是“回避性依恋人格”的一种表现,很多人身上的通病。
梁友安身上也有让我无比羡慕的东西,她温柔的很有力量,锋芒显现的很有分寸,以及对自己底线的坚守都让我心向往之。



还有一些人物,像蒋杰和奈特这种不够正面但很真实的角色也可见对生活的观察。不占有任何道德层面的指责,我只想说这些人比比皆是,蒋杰属于典型的利己主义上司,没什么人情味可讲,用得顺手就不会给梁友安轻易离开的机会、下属办事不合自己心意也没有任何的情面可讲,完全沉浸在功利的世界里,想要成为发号施令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面子和话语权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当野心越来越大对另一半也就越不满,可能和当年的林俊生有一样的心态,最好是能有一个在事业上帮自己一把的另一半。

至于奈特则是生活中更为常见的“现实男”,以所谓的成家立业为成功标杆,婚姻是人生打卡中的一部分,伴侣的第一标准是“条件合适”,综合考量外貌、学识、能力之后的综合评价,至于心动那是“可以培养的过程”,身边这样选择结婚的人不少,只不过条件可能不如奈特优秀、也有被父母所迫选择结婚的,但本质上并无二致。

还有时代造就的角色,像梁桃,在这个娱乐至死,人均自媒体的时代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员。网红博主职业可以说是年轻一代可以说是紧跟时尚潮流,梁桃一边沉溺于社交媒体的声量,一边又无比清醒地知道底线是什么,不逾越一步,透着股肆意洒脱和青春“敢”的气质以及Z时代少女不被定义、遵循自我内心准则、不被现实绑架的样子,讲道理我还挺佩服这种敢想敢做的年轻人。

22岁的宋三川、32岁的梁友安、新生代的梁桃、而立之年的奈特、40-50岁却处在不同层阶的安从和蒋杰,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物塑造,展现着都市人群的多样性,也是不可多得的巧思。

在剧情上的处理我也很喜欢,相较于光鲜亮丽的爱情,逆袭突破的女性成长,鸡毛蒜皮的家庭伦理,这部剧将落点放在了治愈,洞察都市群体面临事业、爱情和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不以歇斯底里充满戏剧性地方式推进,而是慢慢展开,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将生活中细小令人动容的情感传达到位,最难得就是看见生活不易却收获感动和温暖更多,更向往和期许未来,让人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及足够治愈,看过会想说一句“人间值得”。这正是国产剧需要的一双眼睛。
再浅说些其他方面吧~好剧的用心永远在细节之处更能体现。浅举几处,身为总经理助理的梁友安的ootd总是干练清爽的,即使去见自己有好感的人也是点到为止。小裙子细高跟可以在家里穿,但出门还是衬衫牛仔裤,这跟梁友安原生家庭带来的对于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也呼应上了。运动员出身的宋三川风格则更为休闲随意,也更贴合他整个人的松弛感。着装价格上的差距也凸显了两人经济实力上差距。在生活置景上也做到了跟人物设定相照应。梁友安的家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热闹、繁华,内部的布置也以时尚潮流风为主,色彩的饱和度较高,但家居日常的感觉让人十分舒适;反观宋三川家住在城中村的巷子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被拉的很近,内部装修风格也多偏向老式家具、原木色等较能体现年代感的风格,可以说十分有生活的烟火气了。包括在打光的氛围感及滤镜使用方面,放弃高度磨皮更显人物真实感,镜头阳光感十足更显治愈。台词上“成年人的朋友圈写满了密码”“坚持和放弃哪一个更勇敢”生活从来不是自己掌控的”“一直努力让工作价值超过性别价值”每句能触动人心的话,都是生活的智慧与阅历的加持,可以说句句精辟,诸多细节让我想说用心的高品质剧集一定是多维的细致和用心,这点我在《爱情而已》中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