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终于造出了三部曲里至今为止最强大的巫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病态的呢喃,疯狂地喊着什么人的名字,就像疼痛时我们自然而然的连续痛呼。铃芽和草太都这么痛呼过。那种僵硬的高呼让我有些诧异,配音导演为什么选择这么让人不适的语调,而不像寻常二次元作品一样,带一些哭腔,渐隐就够。为什么让我想起病房的病人喊痛呢? 今天早上我的脚趾受伤了,因为不影响走路,所以疼到现在,受伤的那一刻我也是用一样的语调喊着痛痛痛。今天中午冰雹上了热搜,和前阵子的地震一样。我们这么多年都很少经历这种灾难一样的气象。在电影院坐下,我就忘了脚趾的痛,想起地震时的惊恐。 我正听着feat十明版本的配乐写这些感想。有别于radwimps主唱却风格相似的女声呢喃,然后是神圣的吟唱,然后是巫女舞蹈的手铃。 巫女首先是一个英雄,她有能力到达灾难面前去制止,例如身手矫健,意志坚定,从来不怕死,像铃芽在故事前期就已经展现出来的那样。但英雄还不是巫觋。因为巫觋必须更进一步,到达灾难发生之前。 什么叫“发生之前”呢?是历史,也是征兆,是连接过去未来和现在的特殊空间。 人生,是代代繁衍,文明发展,也是生老病死,相遇离别。新海诚一直在探索,《你的名字》的三叶讲述了历史如何和现在相遇,《天气之子》的阳菜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当下。这次他终于探索到直白连接所有主题的一种表达方式。新海诚也是巫觋。 他展示了人生的美好,也以警示的态度稍微提及人生的失落处。平凡世界里的日光晚霞和星光已经足够让人目眩,每一个月亮都有美丽的月晕,已经不是电影外的我们能看见的美丽景象。但常世,连接了一切时间的神异场所,甚至更为美丽,星光是其余地方的几倍,幽暗的花草在月光下泛着水一样的光。 为什么呢,平凡世界真的这么好吗?灾难之中闪回的陌生人的问好和笑容一瞬间就能留下故事感,快乐而自然。这些破碎的故事感在宏大的灾难倒计时的视觉化效果里,像是一些让人不舍得放手逃难的宝物,担惊受怕不敢放下,想背负着逃跑反而更沉重。他也用光影斜切的效果,浅浅地质问:所谓的宝物,真的有这么好吗,难道真的没有不满,没有“假如从来没有遇见你,我才更幸福”的幻觉吗?然后,故事很轻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会心一笑,宝物有缺点,但人也有不变的初心。 少女作为主角,弱化了男主的概念。没有错,这一次彻彻底底以女性作为视角。自己心爱的人是一种“行李”,固然是一时钟情,却也是连接着当下的责任和自己无法抛弃的重大历史情结的“贴身物品”。自己的路程是自己执意踏上,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 出发地日村是墓石的生产地,通过神户,落幕地东京让人坠入死亡的深谷,但只有家乡能够解决问题,尽管必须经过更为痛苦的地狱,但真正的幸福正在那之后才会到来,始终连绵不绝地痛苦着的自己才会不断得到救赎。 两只来历不明的大猫既是神话中的生物,也是新海诚推动剧情的“天降巨龙”,一切令人不解之处,全部都是神话,全部都是从古至今的祝愿:你们要活得幸福,要相信未来,因为从长远的历史来看,幸福是必然的未来,痛苦是短暂的过去。这种宏观是残忍的,却又融进了整个故事残酷的灾难主题中,所以仿佛是一把温暖的刀,又仿佛是一口和寻常无异的空气,它对人有些慰藉,但不承诺停止伤害,停止死亡。 故事不再讨论谁来承担责任,因此脱离了成长主题、爱情主题的局限性。整个影片用明快的节奏确定了非常富有光辉的基调:人性本善,所以世界会好;人会主动负起责任,第一时间去帮助他人;灾难来源于无意识的突发的东西,不是任何人的错,也无法偷懒地一劳永逸,所以必须相信人类整体。 所以我们为了守住自己,不去失望,必须掌握开锁和关锁的能力。沉痛的灾难有时不听使唤,自动打开了门,我们不受控制地溃败,直到想起自己身在此时此刻,如何面对那些亡故的情绪。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这些美好的东西汇集在一起足以战胜心里的灾难。我们不断用未来拯救过去,不断相信自己也会被未来的自己拯救,因此终于得救。 我们如同飞鸟,如同旅行者,如同回家的孩子,穿行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捡起掉落在地的自己,把一个古老的希望传递下去。除了自己,没有更加责无旁贷的人能做到这件事。
——
一些影评碎片,涉及到我个人的一些对其他影片的看法
1.视觉盛宴。前阵子在自学电影画面逻辑。这部动画电影画面里隐喻和前后承接,逻辑非常清晰,适合学习使用。
2.故事比《天气之子》的内容看着舒服些。《天气之子》完全把灾难和一个人的生命放在天平上衡量,让我觉得很难共情,但这次《铃芽之旅》避开了这种完全没必要的电车难题。
3.剪辑手法和《瞬息全宇宙》《流浪地球2》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复对时间空间进行高度压缩,这其实是很适合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观众的,大家都很喜欢快速接收信息
4.节奏上基本没有冷场,只是喜剧部分会稍微有点过于用力。甚至数得出来里面的故事高潮节奏,很规整,适合二刷带点爆米花去看,一刷的时候我一直在注意每个细节,反而会有点累。
5.其实就是一部日本人的心灵鸡汤,要解决在频繁受灾这种情况下心灵脆弱的问题,所以态度比起《天气之子》反复权衡的感觉要更加明朗轻快。
怎样明朗呢?说要幸福,就马上获得了幸福。没有列车轻擦两相望,直接下车拥抱。离家出走也没有沉重的误会,一愣神之后直接共情和好。没有犹豫告不告白,总是表现得很明显,逾矩了彼此也不退缩。
因为,更重要的笔力必须放在更深层次的心灵灾难,这些外围的幸福,影片里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紧紧抓住,绝对不放弃希望。
6.对于我们来说,因为我们不一定受到无缘无故的自然灾害,所以对片子的共情可能没那么强烈。我也只是因为前阵子广州地震之类的,会能理解里面那种强烈的情感。但这部片子其实也不适合有自然灾害方面ptsd的人看……触发pstd的点太多了。
7.仔细想了下为什么其他同场的人不满意后半段,除了几个人讨论的同时直接说自己一直在微信聊天,没有看电影所以看不懂以外,我觉得是这样的:
应该是东京高潮回落之后,原本片尾的这个高潮应该承担世界观再展开,call back的作用,但是这种展开却显得有点脱离主旨,也就是脱离全片灾难,而局限于女主个人的生命经历。 但是,这是一部给日本人看的片子,它后半段其实是展现了日本历史上的大灾难。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脱离主旨”的部分,有可能对于了解关东大地震的人来说,才刚刚是“切入主旨”。
8.这部《铃芽之旅》解决心灵脆弱的方式,又和《你的名字》有点接近,都是讨论神话。但是这次更直白点,诉诸地震方面的神话。而且,还有别的不同。《你的名字》更注重悬疑,以及解读过去的故事,连接过去和现在。而《铃芽之旅》更注重展现当下幸福的美感,当下永远是美好和值得珍惜的,而时间长河是无数美好的合集。
9.不喜欢看这部片子的人也挺幸福的,不需要在灾难上花费心力。喜欢看什么就去看什么吧,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别的什么,伦理、胜负、责任、病痛、规则,总会有故事去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