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Ends with Us

《基督山伯爵》这个故事模板有个问题:复仇时会伤害无辜,因此基督山伯爵对着无辜惭愧哭泣时,复仇的合理性就被消解,并不足以让人体会到复仇的快感。
《暗黑荣耀》的编剧对这个模板最大的改变是复仇的设置很得体,不是punishment,而是karma,非常适合东亚文化圈。
主角妈妈真的让人难以忍受,卖女儿两回还毫无羞愧感,恶言恶语,我一度以为编剧会把她写死。所以看到第十三集心悬了起来,无论这位容嬷嬷是自己死还是被刀,主角复仇的合理性立即会被消解。血缘关系就是这样,没法讲道理,妈妈活着是恶魔,可恶魔死了女儿立即会想念她,karma是因果循环的报应,必须要有得体的业报才具说服性。
所以看到编剧把容嬷嬷送进精神病院时,即排着腿感到解气,又符合karma的业报,丝毫不减女主复仇的合理性,不用弑母已是万幸,还能有这样一笔得体且符合剧情跟人物关系的设计,又爽又合理。
家暴男,blackmail那段找到一点儿自信开始变温和,简直就是《骆驼祥子》里小福子的父亲。我们这代人成长一路,每家周围都有这样一位酗酒男,唯一擅长的就是打老婆。
近两年的流行文化,It Ends with Us,对全世界女性读者的影响似乎不输《哈利波特》对小孩子的吸引力。It End With Us那个点很好,因此阿姨为母则刚一直坚持到把女儿送出国留学,女儿保证她去美国后一定多去博物馆,安静从容的吃晚餐,去过另外一种生活,把这笔苦难结束在她这一代,It Ends With Us,编剧能把这条线写好,也见最流行文化的游刃有余。不再纠结于母亲这代的苦难,希望永远是在下一代。
Bully在第一季曾大言不惭的宣称她没错,因为贫困原生家庭会给人更大的苦难,可富得流油的她却遭受同样的原生家庭磨难,而衣冠禽兽家暴男叠加难度后,保洁阿姨依然给女儿提供了全世界最美好最治愈人是爱,让女儿能超越她们前代去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爱与尊重才是孩子唯一需要且珍贵的东西,富贵与贫穷只是背景,即便是把情绪拉到极端来增加看剧的爽感,选择能栖息价值的点依然无可挑剔。
陌生人的善意,被病人杀害的院长,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动机,仅凭随机性的一撇,就决定保护小女孩的尸体,给被害人提供昭雪的机会。跟为富不仁对比,很像底层两位妈妈的对仗,穷不是恶的借口,富也不是冷漠的必然。
同样是基于《基督山伯爵》的模板,体验比《琅琊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