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个电影的想想自己是不是m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此的边缘人之所以成为边缘人,是他自己选的,不是那种思想超前而带来的孤独,而是低自尊的自暴自弃的病态的思维方式和脱离现实自己给自己设限下的自我感动带来的咎由自取。
心理学上有一类人叫边缘性人格障碍,这样一类人又称亲密关系的吸血鬼,ta给你快感给你折磨,吸取你作为独立个体的精华,最后传染你,让你变成ta。
而置身之中不反抗,甚至以爱之名而合理化付出的,享受的人,都是一种受虐倾向,自己沉浸在那种反复,飘渺的体验中,享受活在他人影子之下,回忆感动,软弱陶醉,殊不知自己也不正常。
这个电影就是典型的高级杀马特式的自我感动,靠着优秀服化道和演员的优秀演技,加点文学的表现形式,情绪给到位,让所有m们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而整个剧情很一般,很多对白衔接动机很乱,人物设定里如果男主是异性恋,丝毫不影响剧情和整体的结构,但编剧他懂,就得搞特殊群体,这样可以让m们更m,圣母们更圣母,男主要是为了爱人做过变性手术,再展现变性后生理上的后遗症那岂不是让某些观众哭的更惨,觉得人家更可怜。
而且剧中没看出同性群体有什么难处,也没有任何人对同性恋有歧视,他女儿没有,甚至他前妻都没有,假设观看的你也对同性没有歧视,你就不应该这么感动,因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婚内出轨抛弃妻子的故事,无论主角跟小三儿多么真爱和悲惨,现实中你或许嗤之以鼻。
婚内出轨抛弃妻子然后跟患有心理疾病的伴侣在一起了,然后伴侣去世了,自己也心理疾病了,从此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自我感动所谓自我救赎。
而精心保留男友遗物自己享受,濒死都要读女儿文章的这种的表现形式,就是单纯的自我感动,这里换成女儿的一副画,一个小手工品,性质都一样,但读文章显得文学,加上画面冲击感就比较强,更容易让m们高潮。歌颂情绪渲染的可以看看那种中学生亲情讲座,把孩子们哭的。
亲情上讲父亲对女儿的真爱,自己不想活了也想女儿过的好,把钱留给她,这个是合理的,但整个流程就很讨厌,故意犯错故意反思故意自虐的坏闭环,也说不上来到底是妄自尊大还是妄自菲薄,就是以m的方式s你,这样对亲人来讲就是折磨。
所以里边相对正常点的反倒是小女孩的妈妈,她践行着没有人能拯救别人这一现实理论,而其他的多少都是有病,且全都是m,送外卖的也是。
小女孩本来挺有自我的,最后一分钟强行升华也被搞m了,后面剧情要是接着小女孩长大了然后一直陷在这段剧情里自己也跟她爸一样自虐自残,觉得自己小时候犯错了需要受罚,还感动么。或者照顾男主的亚裔在男主离世后也自我陷在亲哥和男主的这一系列里也自暴自弃来一遭,还觉得有意思么,闺蜜说不定也是个拉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