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工业的新里程碑——《流浪地球2》

如果说《流浪地球1》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向国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拍科幻(并且科幻在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市场),那么《流浪地球2》便是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也可以拍“好”科幻,并且毋庸置疑。
球1到球2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球1中,背景匆匆叙述,观众还未进入环境,便置身于一个尖锐的矛盾里。依我的观点,它还稍缺铺垫。而球2中,从刘培强师徒两人的对话、熟悉的现代街道,甚至是魔改版J20,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元素中开始,慢慢将观众导入球2的世界观中。
我在观影时常常过于入迷,而忘记自己身处电影院。在我脑海里,我的精神世界早已与流浪地球的世界高度融合了。
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才回过神来,翻天覆地,仿佛一切事物都有了新的意义。这是球1没有给到我的。
球2在电影工业的进步,对比球1来说是极其巨大的。四年磨一剑,郭导和他的主创团队在制作中付出太多。电影大部分镜头都在山东青岛拍摄,数以万计的各种设定图、精细的道具模型、数千个小时的特效渲染,这在几年前球1上映的时候都是无法想象的。甚至于今日,中国还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大片”,如果有,那将是2027年的《流浪地球3》。如果你对球2的各种背后秘辛有过关注,可以去dy或者bz上进行搜索,你将发现,仅仅是电影里一身而过的一个镜头甚或是里面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道具,可能都有极为详尽的设定。球2的信息量之大,远远超出其电影包含之范围。
从影视拍摄的角度来说,球2值得2刷、3刷,据我所知甚至有6刷、7刷的。它是一场视觉盛宴,不论从太空电梯的一镜到底的震撼,还是蒙太奇式的布景切换,都给予着后来的电影行业如同教科书般的启发。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2》是我们未曾想到的,来自中国科幻时代的回归之作,也是中国电影制作、电影艺术以及电影工业生产的一座崭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