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与包法利夫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年中刚心血来潮重温高中喜欢的动漫《NANA》,7月份就突然看到新闻:原画作者矢泽爱在画展采访中画饼想要继续创作这部休刊十多年的漫画作品。从此我坚信,地球的中心就是本人无疑。

1999年,《NANA》开始连载,7年后,同名动漫由之后操刀《死亡笔记》《全职猎人》等佳作的Madhouse制作播出。2009年,漫画作者矢泽爱因病停刊,50集的动漫同样在剧情进入白热化时戛然而止。就像李诞所谓“比名画更美的只有被烧掉的名画”一样,结局的空白为读者与观众带来空守红楼的百爪挠心。
未完成只是《NANA》的众多魅力之一。我不是资深二次元,很少追番,可能正是因此,《NANA》一直稳坐我的二次元top。矢泽爱的画风浓烈华丽,加上人物时尚风格与艺术主题让动漫改编水到渠成。搭配完美OST的加持与原作诗意的分镜设计,动漫《NANA》弥补了漫画的二维限制,可以说是一次几乎超越原著的改编。
如今流行的动漫不是高燃热血便是搞怪可爱,画风趋势除了机战类,剩下的就更偏向极简低幼或清新写实。审美多元化的当下,人物形象个个仿佛模特出身的精致造型已经成为复古的代名词,还有哪个二次元作品能将朋克时尚用到仿佛Vivienne Westwood广告片的程度呢?于是,动漫《NANA》理所当然成为一场对所有时尚受害者的取向狙击。

《NANA》是一部双女主少女/成人动漫,每集都以两人的画外音开场。故事以小镇姑娘小松奈奈的视角切入,天真可爱的奈奈为了追逐男友章司来到东京,在新干线上偶遇和自己一样叫NANA的朋克酷女孩大崎娜娜。之后意外的合租经历让二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联结。
很明显,矢泽爱在人物塑造上用了多重的对照模式,让奈奈与娜娜成为一体两面的对照角色。奈奈是传统意义上绝对可爱的恋爱脑女孩,温柔善良,也因为随心所欲常常有种被命运牵着向前的感觉。娜娜则是背负着被抛弃的童年,试图在音乐中寻找一种可信赖关系的朋克酷girl。奈奈对娜娜的向往与娜娜对奈奈的占有欲互相交缠,两人成为双生花命运共同体非常自然。
剧中角色在倒霉时常常吐槽的【大魔王】是作者的安排也是角色的命运,和已婚男的不伦、男友出轨、毒品困境、爱豆恋情曝光、意外怀孕……尽管剧中随处可见矢泽爱专属的幽默,但故事的悲剧底色仍是显而易见。到底是什么奠定了《NANA》无法以喜剧收场?我想,除了造化弄人与朋克文化本身的主题限制之外,还是存在一个欲望内因。

文学理论家勒内·吉拉尔在他的著作《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中提出【模仿欲望(désir mimétique)】的概念,他认为,欲望的本质是模仿,人会想要别人拥有的东西。当模仿的对象(介体)和模仿者(主体)足够接近,这一欲望的满足更有可能带来不幸。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描绘了爱玛在侯爵舞会之后,发现曾经在小说中出现的浪漫进入现实而自己却无法获得从而陷入痛苦。这便是介体与主体距离缩小带来的悲剧。所以,在这一体系里,人和他想要的东西并非二元对应的直线,而是存在第三者的三角。


回到《NANA》中,除了两个女主的极致对应,娜娜所在的乐队Black Stones和娜娜男友莲所在的乐队Trapnest关系更为狗血复杂,是完全可以互相消化并上演【换乘恋爱】的程度。欲望是这个BE故事的一大主题,——娜娜对音乐的追求、奈奈对恋爱的需求占据了故事很大篇幅,这一切都给了模仿欲望绝佳的土壤。
奈奈想要家庭一直是她本能的理想,可是认识娜娜之后,她无法控制被娜娜的光芒吸引,于是冷落章司、不由自主脱离曾经向往的稳定生活变成一种必然。奈奈选择巧看似是【对不起,我们有一个孩子】的无奈决定,但反观奈奈与巧故事线开始之前,她懊丧坐在街头os:【只要一个,能让我为之着迷并且去追求的东西,只要那样就可以了。】紧接着,来自巧命运般的电话响起。最终决定踏入这场一开始就知道危险的关系时,奈奈的画外音明确表达:【看到围绕着娜娜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闪亮耀眼。我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的,只想要留在同样的光芒下。】巧对事业的绝对优先让奈奈仿佛也有了可以追求的东西,这是另一边优柔寡断的伸夫不具备的闪耀特质。选择巧在这一层面可以说是对娜娜的一种模仿,但是选择巧也意味着奈奈与自己曾经的梦想背道而驰,她注定无法得到理想的普世幸福。


另一边,娜娜和莲之间也充满了太多介体,甚至到最后已无法断定两人之间是否还是对方的欲望对象。莲带领娜娜走入音乐的世界,娜娜对音乐的执著可以说是对莲的一种模仿。莲出走东京,相当于又抛弃了娜娜一次,此时的感情基础就有削弱。看到Trapnest主唱蕾拉所拥有的一切自然激起了娜娜的竞争欲,之后和莲复合更像是对事业竞争对手的模仿(她和蕾拉并非是情感上的情敌,从此也可以看出这时她对事业的渴望已超过莲)。而莲对娜娜,很难说感情上没有受到世界最帅光头泰的威胁,泰对娜娜多少有些男女之情,莲也曾明确表示有危机感,这是最典型的模仿欲望。最终,莲对娜娜的占有欲与他【背叛者】的身份和对娜娜独立性格的了解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放弃音乐肯定会带来另一欲望的崩塌,于是和他人物灵感原型性手枪贝斯手Sid Vicious一样深陷药物、迎来死亡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结果。
当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只简化成直接的三角游戏,但正是因为第三介体的存在,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呈现出势必崩溃的狗血态势。伸夫、真一、蕾拉......每个人都注定偏离自己的初心,结局的悲剧也就成为必然。
尽管故事的底色带着悲剧色彩,观看《NANA》的过程依然充满乐趣。EMO的氛围随时会被Q版吐槽打破,主角团真实的反应规避了剧集走向非主流中二的风险。女性主义作品天生就充满了一种细腻动人的女性视角。娜娜冷酷外表与温柔的反差萌,奈奈容陷爱却又善于自省,这两位CP很难说谁比谁更有魅力。小时候也许想要成为娜娜这样的冷艳女王,30岁的我却更容易和奈奈共情。社交网络时代,人人唾弃恋爱脑行为。诚然靠近男人会带来不幸,封心索爱却仍然是高难度之举。
奈奈曾对真一说:【不要把完美的东西才称为“爱”。】这可真的是恋爱体验派才能接受的观点。都想要一起成长各取所需,可是燃烧成灰烬的烟花也不是不美。不管是模仿还是欲望,接受当下的真心正如加入视死如归的探险。三维世界,大魔王依然无处不在,选择即勇敢。迈步或是转身,就像Nana。

---夹带私货---
关注微信公猪号【丧气话】,和我尬三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