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给了一个壳,但只有核心目标人群钻的进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句话评价:一场病人的梦呓,一个精美的垃圾
美术概念设计很棒,粒子水墨技术新高度,的确很美,有很多水下镜头让人沉浸在效果之中恍惚,十分惊艳
音乐表现力一般,《北戴河之歌》是看电影之前个人原本就比较喜欢的歌曲,片中直接搬取,这一段与画面的节奏配合不错,但歌词涵义与影片精神表达是否契合有待商榷,《小白船》童声改编,这首歌已经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太多次,以至于在此出现时主观上有点厌恶,高潮部分的原创曲还可以,情感比较充分,但没有记忆点,其他部分的音乐设计一般,中等水平
镜头语言混乱,开头部分有较多不必要的长镜头,镜头晃动加上过于密集的人物,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东西和人物的动作一闪而过来不及看,即使是作为影片的介绍引入部分也显得有些急躁,前景遮挡过于频繁,想要体现“电影感”和纵深效果大可不必如此
叙事不明确,人物任务主线不明确,找妈妈、找海精灵、找深海之眼、打丧气鬼,每一个任务都莫名其妙开始又没有交代结尾,每一场戏要解决的问题、要表达的观点不明确,这也是现在中国市场上连续几部动画电影的通病,喜欢故弄玄虚,说的好听点叫暗喻,喜欢让观众自己悟,以此来展示影片内涵,但其实观众看完只能是一头雾水
人物塑造差,也是着重要讲的部分,喜欢这部影片的人,或者说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了导演给的“壳”当中,但其实影片对于应该重点把握的东西缺乏力度,参宿父亲和继母这种类型的人在现实中的确有,但片中的人物表演和台词不足以支撑设定,而且很多主角被冷落的剧情过于刻意,以至于让人无法代入参宿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让观众对父母的感情达到窒息状态,也顺理成章的无法理解参宿的自杀行为,强行解释的话只能说世界上的确就是有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然后是参宿的塑造,作为影片主角,主动做的事情很少,基本都是被客观力量推动,而且除了说她是抑郁症和展示她的讨好型人格之外,其他方面的任何东西都没有介绍,如果单凭影片中所展示出来的家庭原因我认为很难造成如此大的性格缺陷,现实生活中还是能量向上的人居多的,但影片中完全没有展示出家庭之外的社会链接如何,所以缺乏参宿性格来源的佐证,并不能让人共情,从这一点来看,整个影片内核的出发基点就不够稳固,那中间本就缺乏逻辑的梦境部分和最后的煽情部分也就没有力度了。梦境部分参宿的表现是十分不能让人理解的,如果真的抑郁到要死的地步,那她对于寻找妈妈的执念居然能被其他事物轻易转移视线?而且他是抑郁症,不是脑力底下,南河那种为了追寻自我利益、浮夸而拙劣的欺骗手段,居然没有引起参宿愤怒?居然还信任的待在饭店里为了所谓的目标一起努力,在看的过程中真的有在想男女主干脆一块死了算了。南河这个角色塑造地实在矛盾,让人感觉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最后只能算个工具人,即使是动画角色,他的表演也有些过于浮夸了,有些用力过度,就连他们前往深海之眼前两人的煽情对白也是这样大张大合的表演,实在不讨喜,作为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这么敏感的主题,用南河这么一个角色来拯救参宿真的合适吗,南河遇见小孩子的第一次见面居然说出“去去去,不买你瞎碰什么,碰坏了怎么办”这种话,如果我是参宿厌恶他还来不及更别说让他来拯救自己
总结,如果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根据导演的壳,自己脑补然后钻进去共情,没有类似经历的人会因为导演的着力点错误而无法代入,这也是影片评价两极化的原因。两颗星一颗给美术,一颗是鼓励星,还是希望导演以后能做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