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之作,很难想象张艺谋当时的精神状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剧情0.6/2
垃圾,宣传的悬疑,除开真假秦桧之外几乎都能猜到,真假秦桧的设置也并不高明,因为前期几乎没有对应铺垫的伏笔,任何一部悬疑剧都可以让死去的boss跳出来说是替身,这是非常机械的反转,被震撼的观众可以想想,自己其实是被假秦桧刺死自己这个行为吓了一跳,不是被这个所谓的反转吓到。假如孙均一刀劈死秦桧,突然背后一只暗箭把他射死,真秦桧从屏风后走出大笑:“哈哈哈哈,那是我的替身”你会觉得反转惊喜么?
反转不及预期还是电影最轻的毛病,整个剧情处处是窟窿,张大并无把握一定策反孙均就开始终极计划,策反的时机也太过靠后,万一不关在同一个牢房岂不是前功尽弃。刘喜并无把握刺杀何立,何立又凭什么知道刘喜的弱点让他开口。里面的人都秉承一个奇怪的逻辑,就是别人一定会讲信用,所以刘喜说出同党何立就真放过了他女儿,武总管真的能给舞姬一把刀刺杀秦桧,这看似是张大的计策,但是你张大凭什么知道武总管会给能验明身份的刀,知道秦桧会直接杀他?孙均前期查案子的时候千方百计不听到追查之物,以为这样就能活命,但是他也知道黄泥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从后面来看,秦桧权势滔天,自己又谨小慎微,从聋哑侍女来看又是心狠手辣,结果大伙都很相信背出信来就可以免死。全局最大的bug就在此处。秦桧有必要找到这封信么?电影里面塑造他是害怕骂名,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他是不在乎的,弯弯绕绕这么久,这封信就是寄给了皇上,又有什么用呢,连免死金牌他也不在乎,偏偏对这封信很在乎,他对信这么在乎,那所有知情的人都得死,其他人难道看不出来?最后孙均一叫,真秦桧就从屏风后走出来,孙均作势要杀他,真秦桧抱头鼠窜:说好了,不杀我的。真是,滑稽透顶。整个剧本非常明显的为了反转而反转,最后孙均不杀秦桧,让他愧疚中度日,秦桧真会愧疚么?愧疚比死亡还可怕么?为什么现代国家不废除死刑呢?让他们愧疚可是比杀了他们还重的惩罚呢。秦桧权势不削,让他活下去不知道多少岳飞一样的爱国人士还要遭他毒手。但是孙均就是不杀,不是不想,是导演不让啊,你杀了真秦桧,那这个真假秦桧的反转岂不是成了笑话,所以秦桧不是不能死,是导演为了“悬疑”不让他死
人设0.7/2
"先砍一刀,砍完再想想怎么跟上面交代"宋朝狂战士、没有畏惧的亲兵营二把手、秦桧的不终结者---孙均,这个角色前期跟大脑发育不完全一样,看到人就要砍,开头问人要把舅子砍了,查到舞姬准备把舞姬砍了,查到王统领把王统领砍了,查到更夫失手射死了,前期剧情有他没他都可以发展,所以很容易猜到他是后面“反转”的重要人物,易烊千玺的演技受到质疑,但是我觉得只从满江红看其实没什么毛病,本来也是个扁平化的人物,谁来都一样,不是说他演的好,只是这个角色没太多演的不好的空间,因为本来也没什么空间
张译的演技大伙是认得,在这个电影里也没多大发挥空间,角色动机不充分,行为不够有逻辑,就会让大家有很强的出戏感,你会清楚的感觉他们在演,演导演期望我们看到的角色。属于剧本拖累演员的典型
何况里面还加入了超级无聊的感情线,舞姬和沈腾的爱情故事,老掉牙的樱桃的意向,舞姬死的时候的放那么恢弘的音乐,才让我惊觉导演居然想靠这个东西打动我们
分镜0.6/2
敷衍至极
张艺谋算比较勤快的导演吧,一直出电影速度挺快的,剧本可以烂,演员可以水,但是导演应该水平相对稳定吧,特别是张艺谋这种擅长大场面,在色彩运用方面有水平的导演,理论上应该兜住电影的下限 。但是满江红告诉我,张艺谋好像自己也没什么下限。超级敷衍的分镜,电影一开场就是一个旁白引入,直接跳到无聊的黄段子开场,你做个远景,黄沙漫天,画面缩进马蹄踏过秋陵度走进驻地的画面很难么,就这么懒?中间每个场景切换都加入一段类似游戏加载跑图的画面,又吵又无聊,一个分镜都不想,采访里面说:“我们原本想一镜到底的” 脸都不要了。张艺谋擅长的色彩呢,满江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血和黄沙,都是非常有冲击力的颜色,你的春节档,至少拿出悬崖之上的水平吧?
音乐0.5/2
最无法忍受的部分,后面舞姬和何立同归于尽放恢弘悲壮的音乐,其实考虑到他老公在旁边应该放个悲伤舒缓点的音乐,关键是换场景的京剧吵得不行,偏偏还是比较欢快的节奏,刚放完悲壮的音乐就来一首京剧dj版,颇有坟头蹦迪的奇妙感受,音响监督究极战犯
主题0.7/2
不是格局大就是主题好的,哪怕选一个小主题只要表现的深刻就是一个好主题,精忠报国这个主题很正,但是完全没表现出来,电影表达主题歇斯底里,你何必让孩子跟着全军复颂满江红呢,你让她在后厨不经意间的背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是更有感染力么。前面的悬疑跟后面的家国情怀完全不能联系在一起,整体来说比较失败
总而言之,满江红,及其敷衍的一坨,但是它这么卖座也可以理解,毕竟,春节期间,大部分人看的不是电影本身,满江红完美诠释了,好的电影,叫座的电影,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