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并不懂科幻电影

有这样一种评论:我们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就是图个开心乐呵,没必要上升那么高,甚至整个电影行业乃至科幻复兴,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
针对这种评论,我想借用图恒宇的那句话:老马,你根本不懂数字生命。
这些人,根本不懂科幻电影的意义。有多少科技,或民生或军事,都是从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中得到的灵感。是真正的“你负责想象,我负责实现”。
回想起2006年我初次接触科幻,是从一本薄薄的期刊杂志《科幻世界》开始的。里面有许多国内的科幻短篇小说和一些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故事都不长,但是扑面而来的想象力却让我闯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我丢掉了学习和成长的烦恼,开始探索人类、科技、地球甚至宇宙的无限可能性。
这种基于科学但却挣脱时代局限的幻想,是极富生命力的,它可以让我的思想脱离肉体的限制,在时空中任意穿梭,那一刻我是无敌的:肉体终会消灭,但思想可得永生。
试想,如果当下的科学幻想在千百年后成为现实,那我相当于提前千百年见证了未来,或者说我(的思想)可以活到千百年后!
后来,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去亲手把科幻变成现实。
后来,我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打工人,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近些年,国内的科幻小说渐渐也没什么起色,更不用说科幻电影,我的科幻梦只能通过一些进口科幻电影去满足。
直到后来,《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一举完成中国硬科幻从0到1的突破。
而这次的《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硬科幻质的飞跃。从质感细节十足的机械、让人汗毛倒立的特效、恢弘庞大的叙事、草蛇灰线的拍摄手法,再到音乐服装造型,俨然一条媲美好莱坞的成熟工业电影水准。这就是我梦中的中国科幻电影的样子啊,我实在很难抑制住去狠夸一顿的冲动!
《流浪地球2》是否有缺点,当然是有的,剧情脉络比较复杂,造成观影理解门槛较高,在一些关键地方的留白很容易被误解为粗浅的表达。但这样一部电影的诞生,将会促进多少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就像当年的《科幻世界》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即便后来的我们并不都会成为科学家,但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火种岂可就此掐灭?!
最后,我无比期待科学、创造、想象力在我们这片土壤上遍地开花,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披着科幻的外衣,尽情去文化输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