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 奔去优秀 的路上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内含剧透)
随着春节小长假的结束,《狂飙》这部剧也迎来了它的大结局,从初看时的惊艳,到剧中时的叹服,还有最后的无奈,总之还是感谢这部剧陪伴了我整个春节期间。
这是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即使在这个人们的娱乐工具已经从电视转向更多样化的其它设备的时代,依然引发了全民追剧的热潮,最切实的感受便是春节期间我走亲访友随时可见电视上播放的《狂飙》,以及无论是哪个社交平台都会被无意间剧透。这是一部很棒的作品,我会愿意打出8.5的总体分数,且懒惰如我,也乐于以拙劣的笔触写一篇影评。
为了方便叙述,我就简单地将这部剧分为“回忆篇”和“现实篇”吧。事实上,在我看到的反馈中,该剧两个部分的评价也确实大相径庭。单看“回忆篇”的话,这部剧其实有9.5分的水准,但“现实篇”着实下滑得厉害,大概只能到及格水平。
“回忆篇”是高启强的崛起故事,也是安欣满头白发的因。剧情方面,双线叙事的结构非常巧妙,一边是高启强从一个常受欺负但心地善良的鱼贩,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边是安欣查案,从一具无名女尸引出,牵连出京海市的黑社会组织以及其背后的保护伞,两边剧情因安欣而连,最终又合为一处。剧情衔接较紧,逻辑也较为严密,每一个情节都能对应到故事的推动以及人物的刻画和性格追求的变化,并无多余的情节,就连我在警匪片中最不喜欢的感情线,导演处理得都深得我心——作为主线剧情的调剂,也服务于情节。节奏上有紧有缓,我在看剧的时候常常会感慨剧本打磨得很实,总之情节方面很棒!
而在人物以及表演上,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从一个鱼贩,最终成为一个黑社会组织的头目、一个商业集团的老总、市政协委员,其实很像黑化版的“热血漫”,而且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难怪会收获这么多观众的喜欢,张颂文的发挥也到位,表情细节的表现很足,表演也很有层次,妆造也非常好,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这个角色还是张颂文的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作为这部剧的男一号,张译饰演的安欣,则无论是从表演上还是角色本身,都颇受争议。表演方面的话,从我的角度,我是很喜欢张译这个演员的,他刻画的很多角色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太爷”、"陈江河"都很有特点,而“安欣”这个角色,我个人看来张译表现得还不错,最初的青涩,面对犯罪时的坚毅,中年时的无奈,其实都刻画得很好,这是整体。而在细节方面,“安欣”会有一些小动作、微表情,在观众角度,这些细节理应为剧情和人物服务,但张译似乎没有做好,有些局促的小动作会有表现出“安欣”这个人物的青涩和倔强,但还有很多部分是琐碎的,尽管我个人也还能接受,但也理解其他人不喜欢。而最受诟病的是张译的口音,演员作为一个东北人,角色出生在一个设定上架空事实上应该在广东沿海的城市,方言的模仿确实困难,其实应该选择普通话的,而张译选择了拙劣的模仿,事实上有点糟。而对于这个角色,相比于高启强的成长变化,安欣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在追求上,并没有太多改变。这在表达上其实是不讨喜的,因为观众往往更能共情一起成长变化的角色,无论是文字、电影还是游戏,皆是如此。安欣很倔强,对正义有着执着的追求,而且心地善良,也勇敢。他不像我们身边的人,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他,但他身上闪耀着可贵的品质,我相信这种人的存在,也愿如“陆寒”一般,心向往之,也向其看齐。这些品质也应当为这个社会所追求。当然,他也有他的问题,不通人情,面对感情也比较木讷,会冲动,但这样的刻画才使得这个角色立体而饱满。而对于“回忆篇”的其他角色,可以说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很棒,高叶的“陈舒婷”气质表现得很足,林家川的“唐小龙”出狱时的拘谨,韩童生的“李有田”的狡猾,李健的“李响”的沉稳世故也怀着自己的坚持,苏小玎的“阿盛”病态的自尊......就连一直以喜剧演员的身份活跃在舞台的贾冰,饰演起黑社会大哥“徐江”也是把握得很好。而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刻画,都有情节辅助,行事有合理动机,而并非单纯作为推动情节的工具。
总之,“回忆篇”情节较为紧凑,逻辑也比较清晰,节奏有当,主要人物刻画较为饱满,演员表现得也很棒,几乎全程没有让我出戏,无愧这么多关注和喜爱。
而“现实篇”则有点一言难尽。后期配音对不上口型这种情况真的很出戏,相当部分的演员表演功底不足,其中点名“高晓晨”这个角色,本身其在情节中颇有工具人的属性,但事实上联系现实中一些富家子弟的无脑操作,其行事动机尽管有诸多不合理,但其实是符合一些现实的,然而高晓晨的扮演者表情僵硬,动作夸张,毫无细节可言,可谓差矣。同样还有“方宁”这个角色,不过后者更多是因为其角色工具属性所限(还有“马涛”这个角色的饰演者,全程就一个表情看得我太出戏了)。这也是“现实篇”的第三个问题,人物刻画不足,无论是正派阵容里的“徐忠”、“纪泽”,还是反派中的“蒋天”“过山峰”,人物完全为了填坑和推动主线,而无自身特点。第四是在情节上,很多剧情猛的一看符合逻辑,事实上很难经得起推敲,“安欣”审人全靠“走”,“高晓晨”一莽到底,我怀疑他才是莽村人。在扫黑除恶的整个过程中,事实上并没有遇到真正的阻碍。
简而言之,“现实篇”人物立不住,演员表现不足,情节强行安排,拉低了整部剧的水平。堪堪及格的水准。这其中,导演编剧肯定有其问题,部分演员也脱不开干系,而审查对于这部剧的影响,其实观众大概也有自己的判断,对于审查制度的评价是另一个话题,但优秀的作品确实需要更合理的限制。
以上,《狂飙》尽管后半程拉垮,但仍不失为一部好剧。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