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拯救不了难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深海》,如果没有营销,非常普通,加上它的营销,则非常难看。
它最自豪它的画面风格和制作水平,那咱们就先说这两方面。我看片尾字幕,就想知道上色的是谁,但好像没有单独列出这个岗位,实属可惜,真想知道这老兄是不是咱们江苏人,这个抛开固有色光影不谈总之到处点彩色的点的思路,我们没有色彩天赋还硬要往江苏省统考风格靠的画渣看得是真亲切。
点彩色点的意图是啥,其实也很明显,他要表现光照在海水上,要表现光透过深海号的玻璃花窗……好的,那你光呢?色彩无比绚丽,光感平平无奇,那所有彩色就等于铺在一个平面上,完了又非要搞成有纵深的样子,结果就活像那种字幕画面纯2d但字幕飘在前面的假3d。
但如果只是2d,问题也不大,我看剧照看海报,还说敢用这个画风国产动画终于自信起来了,但一到电影院看它动起来吧,就……大哥,你分镜呢?
要管理这么多颜色,让它们动起来而不混乱,这是有技术在里面的,你画了两个色彩演出双跳脱的镜头就说哇塞老子是几原邦彦,林魂看了都要摇头。而且你深海别说这种复杂分镜了,最基础的分镜,水冲向镜头,这么土,这么常见,这么容易出效果的一个镜头,冲击感做稀碎。
大哥你是3d电影啊。我就拿个最次的跟你比,大陆票房两三百万的引进动画《企鹅公路》我看的票价十九块九的场,放映水平基本等于学校大礼堂投影仪投临时扯的白布,人家跟你基本一致的分镜,都明显有水流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而你一高制作水平的3d电影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再说制作,传说中独创的粒子水墨……粒子这一部分,我首先没太理解它好看在哪。我感觉我打了四盏灯开了焦散线预计渲染十二小时的图渲到第八个小时就是这个效果。可能是我审美没跟上艺术还是什么,我看这个就寻思,好大的噪点啊。而且他说这玩意是水墨,我说这玩意是水墨?不是我说这不是水墨,你看采访,他们自己说是洗洁精。指洗洁精为水墨,我的评价是别太贪得无厌了,你哪怕说创作灵感是洗多年没用的钢笔,里面干掉的墨屑在水里漂成漩涡,我都能多被触动一点。
为啥有那么多人说它画面好看,那是因为这种画风很唬人,观众会觉得很厉害,其实心里不一定觉得好看,但被唬住了他就会觉得:如果我看不出这个画面好看,那肯定是我审美跟不上,我说它好看,才能显得我见过世面。仅此而已。
采访还说用水墨元素是要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话不说还好,说出来更好笑了:南河屋里椴木画板夹个大铁夹子,最后还特地贴出张画,我见识短浅不知道是不是油画,但肯定可以排除是水墨画——整部电影西方画存在感非常突出,结果他非要提一嘴水墨:跟画风毫无关系、跟内容毫无呼应、对影片毫无助益的一个元素,拿它说事,这是在做什么?我只好认为是在蹭。你还不如说南河是个拉洋片的。
综上,它宣传最凶的两个方面我觉得是非常普通,诚然技术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技术,很难超越,很舍得花钱,全程保持了高精细度的作画和动效,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比一手烂牌指定要输更值得挨骂。
所以他的叙事没有那么值得挨骂。国产动画编剧本来就没那能力,导演再插一脚,做不好正常,浅骂即可。
《深海》讲故事,是真的烂啊。它首先故事框架很简单,这就更需要叙述手法来撑,那他叙述手法要直白有谜语,要隐晦有直球,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狂干,精准毁掉每一处表达,这倒也是技术。
很多人说它前半截不明所以,最后三十分钟发力,这最好是水军,如果观众真这审美,国产动画乃至国产影视也没有进步的必要了。在我看,它前五十分钟还行。虽然什么思想感情都没表达,但起码用人话勾勒了一个还算奇妙的世界,这就不错,如果影片在第五十分钟停止,那它就是个不错的先导片,如果视作完整的电影,也最多说它绣花枕头起码有绣花,是普通烂片;但它还有后半截。在这后半截里,我们知道它要着重表达人物心理的挣扎和转变,但也只能知道得这么笼统,至于再具体的么,它不说谁能知道。
它说挣扎的时候,全是侧面描写,一点内心独白都没有。这也不是大罪,如果细节够多,侧面描写是比内心独白高级得多的手法,它的渲染力和质感一定是更好的——如果细节够多的话。充足的细节必要的、重要的前提,没有这个没人知道你在干什么。
而说转变的时候,它又一百八十度大拐弯,开始直白说教。这里它的表述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
参宿爹跟她说,抑郁症不是病不用治多笑笑就好了,这让参宿更难过了——截至目前,长眼睛了应该就能看出作者的意思是,她爹说得是错的,她爹这种想法应该摈弃。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参宿爹给我们的印象一直不是正面的,简单来说就是是个反派,反派说的话让主角受到伤害了,这话自然就是错的。
但这片子后来干了什么了呢,它让南河说了差不多的话,甚至,有个看上去导演非常喜欢的镜头:南河用玻璃上的丧气鬼给参宿画了个笑脸。这样搞还得了吗,等于投射参宿她妈的正面人物也说笑笑就好了,然后参宿还就真奇迹般地相信了,那之前批判参宿她爹批判了个啥呢,好好一个叫人尊重抑郁症的片子转眼就知法犯法了,不知道导演在干什么。
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许多观众对影片主旨的误读,以为导演就是认为抑郁症不是病笑笑就好了,并就此大加批判。
画面稀碎,叙述稀碎,结合此两者的演出自然也稀碎。后半段重复重复再重复如果能跟导演对上电波,那感情就升华上去了,万一对不上,那是真尴尬。一直让参宿喊妈妈,上一个喊这么贫的还是明日香;一直使用重复镜头,巧了eva也是省钱大户。碰都碰上了就很难不比较比较,同样讲心理问题,深海大饭店救赎之旅够不够得上人类补完计划?那这不是做梦呢嘛,人家eva二十多集七八个小时的铺垫在先,重复镜头又重得各有千秋,这才为人轻松接受,深海总共时长两个小时,拿出一半来铺垫,另一半回放回放水时长。重复一两遍强调象征性得啦,老那一个镜头本来挺感动的都看烦了。
除了eva,还有其他很多片子可以拿来对比,须知如果一点不相似,那是比不了的,你说拿喜羊羊跟银魂对比,这就不是人干的事。
那么从对比这一角度说,我看这个片的心路历程基本就是:嚯,海上钢琴师,哦不对是千与千寻,原来是爱丽丝漫游仙境,《 陌 生 的 天 花 板 》,有些人成为参宿有些人成为张朝阳,原来是少年派阿,不对还是千与千寻,不对还是海上钢琴师,这喊啥呢,参宿,参宿!火旺,火旺!碰瓷碰都碰上了,那就把深海和诸位“原作”们浅浅比较一下……嗯,你不是假浅浅,你是真浅浅。
看这段是不是感觉我在水字数,对,深海就是这样水时长的,我们深海非常创新,开创了以动画为载体的论文新形态,作为一部动画竟然是由众多的水、众多的一话两说和众多的既视感构成的。你说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终于脱离神话的第一枪,是一大创举我是不反对的,但要说这是原创动画或许多少有点勉强了。
它除了大量不算抄袭起码也算缝合的元素,就是因为已经用烂而谈不上版权的桥段,比如之前说的大水冲向镜头,还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设:极其常见的人物家庭背景、极其常见的最悲伤的人是小丑,演出也是既视感溢出:参宿走在灰扑扑的现实世界,立刻长出周冬雨张子枫的脸;参宿在丧气鬼洪流中逆行,我就想给她加句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这时候我旁边的妹子已经看哭了,我也不好意思笑)。
如此平凡的一部电影,难道它就一点可取之处没有吗?也不是,它配音竟然挺好的,个人封它个国产动画巅峰。不但不出戏,还不拿腔调,甚至没有真人电影感而有动画配音内味儿了,薄纱它的前辈。但是像宣传说的一句话录快一百遍,我寻思也没精致到这程度,只是能贴上剧情而已,要我说特别打动人的演绎细节,我是说不上来的。
非要在所有方面里抠出个细节来表扬,也是有的,伍佰,哦不是,南河,抓起一张金票子,想了想算了丢掉吧,这个表现还是比较通人性的,虽然也很土,但已经是全片表现人物性格的高光时刻了。
如果说,导演这是不考虑任何商业,纯粹实现自己梦想的作品,我觉得单实现梦想这一点,就很值得尊敬,如果他不收我钱的话。他如果真要用爱发电,不如先卖票,观众看完如果能有理有据地写出三千字批评,就能申请退票。
导演有动画梦想这在影片里也是有挺多表示的,南河不就做逐帧动画么,但说动画梦想的动画也不是没有前辈,甚至有映像研这种大珠玉在前,深海这波卖情怀加上西方画与中国画的冲突表现就纯属多余,说画蛇添足是客气的,要我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已至此,退钱我就不喊了,四十多票钱权当见证动画制作技术新飞跃了,纯动画电影能保持画面细节全程高强度在线以前国产动画是做不到的,多少支持一下,毕竟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