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诗词价值的再思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先抛开电影本身,谈点别的。
直到接近影片结尾,满江红的词句出现在银幕之上时,我才忽然意识到,《满江红》,这是我曾经在学生时代背诵默写过无数遍的诗词啊!曾被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啊,只为了那多一分的语文成绩。可是我竟然丝毫不记得它的名字,不知道它的作者、它的背景以及它的涵义。
在惭愧之余,我忽然又一次陷入思考。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上,回顾过往,从小到大我学了那么多的古文,背了那么多诗词,串了那么多遍历史脉络,可是我真的有读懂每一篇古文的深刻的含义嘛?有试着去理解每一篇词是在怎样的境况下,作者怀着怎样或悲怆或遗憾或期待或感慨的心情写下的嘛?有史海钩沉发现历史亘古不变的定律以及活着的意义嘛?答案昭然若揭。

而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这篇《满江红》,抛开历史上对其真实作者的争议不断,假设真的如影片中所呈现的那样,是岳飞在狱中含恨作下,又由秦桧的替身背诵了数年冒死才得以流传千古的,那么我的遗忘、我的不理解、我的草率对待便成了对这些先辈崇高精神的不尊重,是对那段历史的亵渎。
作为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或许我们无法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贡献什么力量,更没有办法补写先辈的遗憾不甘,已成历史的昨天我们无法再做出任何的改变,但或许我们可以试着珍而重之的对待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或许我们无法篇篇理解与阅读,但每读一篇我们便可以试着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试着与作者共情;古典艺术的美或许我们无法感受和认同,但至少试着去了解它背后的那段历史,去尊重其中凝结的劳动的价值和心血。
好了,回到电影本身。

不可否认,演员的阵容是极具吸引力的,沈腾、张译、岳云鹏等也毫无疑问成为了票房的保证,但是可能是思维定势,沈腾的角色让我很长时间都有点出戏,始终无法沉浸入电影之中,情绪的调整让我有些坐不住。我只能斗胆猜测这或许是张导为了人物形象的反转,想要塑造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角色而精心的设计吧。但是作为老戏骨,雷佳音饰演的秦桧,病娇中透着精明,胆小懦弱贪生怕死的奸臣形象被他塑造的极为生动,然而在阁楼上诵读岳飞的诗词时,那种终于得偿所愿又壮怀激烈的感觉更是令人动容,于是对雷佳音又有了新的认识。再比如张译,毫无疑问“戏疯子”的演技怎么可能让人失望呢,塑造的何立的形象丰富而饱满,他的工于心计与野心勃勃,立体又生动。当然,每个演员都各有各的优秀,只是在塑造多样而矛盾的角色时,好与更好便有了区别。

另一方面,很独特的,影片是以一种喜剧悬疑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有些悲壮惨烈的历史碎片,当然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接受和尊重一切形式的创新存在,但是这种形式确实没有办法让我在合适的时候以恰当的心情去对待每一部分的剧情,因而共情的感觉也相应的淡了很多。于是,我很难评价这是大胆创新还是有些许的不伦不类。(仅代表个人意见)

张艺谋的作品总有他独特的调性,我每每看他的作品都会有些“胆怯”,他的作品的格局和调性总是拔得太高以至于我很怕自己看的浅了或是看的粗了从而浪费了好的作品,好在,张导的作品也越来越“亲民”渐渐可以雅俗共赏了。而且,不得不承认,张导在电影的视觉呈现、人物的塑造和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水平,每个人都是完整而饱满的又矛盾和复杂的,但这次才是活生生的人啊。视觉享受这个方面,总是可以相信张导的。

于是整体来说,虽然我算不得十分的能欣赏的来这部作品,但它带给我的思考价值无疑是珍贵又沉重的,是有意义的,于是这也足够了。很多东西,我们不能也不该一概而论的评判是好还是坏,只要能适度的引发我们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一些成长,便就值得我们尊重认可。任何r人努力付出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尊重。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