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好基本的故事就别用倒叙等叙事手法来装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无名的感受:
摄影很棒,非常精致。但是:
先不谈剧本的几处逻辑硬伤和尬念书面的很的极其不像是从人嘴巴里说出来的台词,如果连一个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那就别用非线性叙事来装逼,真的。
导演采用了多线叙事&时空上的非线性,但前者的处理非常灾难,后者的处理则是为了装逼而装逼。一个故事明明可以A-B-C-D,你非得要D-A-B-C-D,先剪一部分后面的故事内容到前面去让你看的不明所以,然后后面又重复一次一模一样的这个情节,这有什么意义?导演可能以为这是绝妙的安排,前期不明所以的观众看到最后会恍然大悟;但我只觉得这不仅装逼惯犯而且没脑子。
讲完灾难般的刻意造作的非线性叙事后再来喷点别的。
首先式装逼的代价——垃圾的节奏。本来可以ABCD,你非得DABCD(典例:蒸排骨和侯爵的死;背叛的张某人;给陈小姐点咖啡);而且还是多线叙事多线采用DABCD,直接的结果就是电影前期堆积了大量冗长而不明所以的D,即被人为前置了的后续剧情。所以这部电影变的很慢热,前半部分看的人不明所以,毫无贺岁档的感觉。这种不明所以不同于传统烧脑剧设下悬念埋下伏笔的不明所以,而是纯粹的叙事节奏垃圾。
其次是装逼的瑕疵——硬伤的逻辑。只讲一件事情:影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就是梁朝伟和王一博的打戏,确实打得很好很有张力,动作也很棒,必须夸赞;然后打完了到最后你告诉我这些都是假的? 合着你俩共产党员在没有任何人观察、没有任何见证者的情况下,需要那般跳起来去掩住别人枪口,摔椅子防止别人拿枪,用酒瓶砸人头,用窗帘把别人绞住,用碎玻璃插入身体?这些生存本能和利用现场条件的极限应变,都是演的,两个打得这么精彩的人早就知道了彼此都是友军?这是要演哪一出?
最后来评价一下这部剧的剧本。一句话:单薄且毫无故事性。
仔细想一想,剧中的几个核心人物,彼此是怎么出场的、怎么认识的?何某人和唐某人和叶某人和那个日本人,这四个人时怎么聚在一起的?何和叶是怎么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潜入进来的?交代了吗?完全没交代。这极大地降低了编剧的难度,也极大的减少了剧本的故事性。人物形象根本不丰满,大量内容缺失。
来解构一下吧,这部剧就是一开始就写了四个汪精卫那边的反派,三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然后这四人就是一起行动的。至于其背景其身世核相遇相识地历程,完全没有。然后随着影片的进行最后再无缘无故告诉你这四个人里面有两个是卧底的好人。仅此而已了。
所有人都只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彼此之间的交互也极度单薄,唯一的所谓悬疑和反转就是忽然告诉你这个坏人其实是好人。
——这样的剧本毫无故事性可言,想要编出来也毫无难度。故事太单薄也是影片前半部分叙事节奏差的令人发指的重要原因。说白了,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故事,人物形象也都单薄的无法立住,所以前半部分只能靠装逼炫技的各种切镜头来支撑了。大量的镜头都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