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刷新中国科幻片的高度

流浪地球2 强推科幻迷必看!!! 相对于《三体》,《流浪地球》真的很适合改编电影,原著小说虽然篇幅短,但是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科幻构想,让电影改编的想象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电影的特效爆炸,请注意小破球的特效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可以这样说,每一场特效都像是科幻在荧幕上尽情地挥洒想象力的画笔。太空电梯,无人战斗机,穿戴式远程遥控作业,数字生命,智能al智子计算机,耳挂式同声传译……
剧情线有三条,分别是刘培强线,联合国线和刘德华线。但是不复杂,不拖沓,穿插交织在一起,看得好爽,没有视觉疲劳。 直到看到片尾,看到刘德华跟moss对话,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电影里一直有很多摄像头盯着人类的镜头,因为这是moss在从中捣蛋。
《流浪地球2》致敬了几部科幻电影,moss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数字生命,我觉得致敬了《黑镜》中的一集,也是讲数字生命的。影片的最后,在数字算法中出现了无数的小房间,应该是在讲时间与空间,还是这是moss的无限次算法呢,有种《星际穿越》的味道。 朋友们,集中注意力看,是真的好看。中国科幻电影再次证明了自己,中国人终于讲好了中国故事!
一些个人想法: 可能为了照顾观众,所以电影经常出现“离月球危机还有几个小时”,“离地球危机还有几天”这样的词语。个人觉得有种开上帝视角的感觉,虽然提醒了观众是什么事件,但是用得多了,感觉危机一个接一个,有种危机疲劳的感受,而且心情没那么提心吊胆,因为知道危机肯定能解决,可能变换一下字幕的表达,不要太单一,会更好哟。
在联合国里,我知道电影想塑造李雪健是一种外交领袖的角色,确实塑造成功了。一个小细节,在庆祝地球试燃的时候,全部人都是站起来欢呼,而李雪健坐在座位上,开怀大笑,双手举起大力鼓掌,有种当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时,乔大笑鼓掌开心的样子。还有那段股骨的类比演讲也是影片的亮点,唤回全人类的互帮互助。李雪健所扮演的外交官,是恭良温润的中国人的最好诠释。 可是,我在想重启全球互联网的时候,那句“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行”,好像有点固执己见,不过从另外一方面看,这也说明了绝对的信任,坚信不动摇,值得敬佩。 其实李雪健也知道有人从中捣蛋,他看向moss不止一次。其实细细想一想,谁能一下子知道全球核弹的数量,谁能精确地算到月球危机的日期,连人类自身也无法知道,可能是moss,也可能是数字生命。所以moss是敌是友,不清楚,它似乎在指引一个方向,算出核弹数量,似乎在告诉人类可以用核弹解决问题月球危机。 它说传承文明的最优方式就是毁灭人类,所以moss觉得数字生命才能让人类或者文明得到永生吗?还是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将人类逼向绝境,一次又一次的勇气求生,才有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延续。
看完电影才发现,电影时长差不多是三个小时,坐得屁股有些疼,一直在跟上厕所作斗争,舍不得离开荧幕。
不太适合全家人观看,看电影的时候,有一个母亲提醒了自己的孩子很多次不要发出声音,估计是看不懂电影,所以无聊地弄出点声音,所以小孩子更推荐看《熊出没》。坐在旁边的小姐姐,玩了挺久的手机,还吐槽看不懂,最后提前离场了。
总之,流浪地球2好看,比第一部好看,已经在期待第三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