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史诗就是勇气的史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可以说是非常惊喜,经历那么久一段时间的电影荒,再次踏进电影院,就看到了中国科幻新的里程碑之作。作为期待已久的春节档,这次观影体验实在开了一个好头。
首先,从故事上来说,大刘的小说垫底肯定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先接受“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样一个不太实际但很浪漫的设定,就可以免去很多疑问。电影一共三次高潮:太空电梯危机,推进器试点火,月球危机。高潮部分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把高潮之间的转承也做得很好。高潮部分,导演采用“复联式”的手法,从宏观集体角度,刻画出宏大场面,凸显人类众志成城的史诗感。到了转承部分,则专注在个人视角,在推进故事的同时,侧面体现末世带给人类的变化。所以,虽然是一部近三小时的长电影,却很少有乏味无趣的桥段,也没有手法单一化导致的审美疲劳。虽然还是有一点浅尝辄止的感觉,但确实再挖深就塞不下这么多东西了,只能说是取舍。相比前不久的阿凡达2,我觉得剧本处理上,小破球甚至要更优秀一点。
其次,画面。我很庆幸我选择了IMAX,事实证明中国人只要愿意好好做,是能做出和好莱坞一样的优秀特效画面的。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画面够不够好看,我认为这甚至比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所以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阿凡达2的,尽管我觉得它故事讲得很烂)。在视觉冲击上,小破球做得很好。在很多镜头的手法上,郭帆的功力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用了好几次的旋转后退转场镜头,还有最后华仔上传人格后的推门而入。 再次,配乐。不能说像汉斯季默配乐的科幻片那样听到就让我浑身鸡皮疙瘩,至少影片的配乐还是镇得住这么宏大的场面。在月球上的时候,很多镜头导演都特别用了无声轨,那种窒息感很真实。(我至今科幻片里最喜欢的无声镜头是星际大战里,舍身撞毁敌方母舰的那个镜头,我也不是星战迷,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镜头记忆就是那么深刻,真的觉得好美)
其后,演员。都是很会演的老戏骨了,正常水平发挥。其中我最喜欢华仔的演技,是所有主角里把人物形象立得最好的一个,真是太厉害了。
再说说争议点,我看到很多评论说这部片充斥着民族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我个人是很不喜欢民族主义制品的,主旋律电影我几乎不看。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却几乎没有踩到我的红线。没有“非中国人不行”的傲慢,没有“中国就是最牛的”的自夸,没有贬低外国人形象的精神胜利。中国只不过是作为主导国之一参与其中,而故事以中国人为视角展开罢了。如果这种程度都要被称为民族主义,那复联靠几个美国人拯救宇宙的是什么主义呢?只能说很多人还是自卑得太敏感。至于个人英雄主义,我觉得这部片里已经刻画出那么多为了人类事业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了,甚至只有几个镜头的配角也那么悲壮,这明明是人类的史诗,怎么会是某一个个人的英雄主义呢?
但是确实有我认为很败笔的地方,就是李雪健老师在爆破月球计划的最后关头,逼着指挥官在倒计时结束按下点火开关,慷慨地说:“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这一段我真的觉得太败笔,明明先遣队人已经死完了,你都看到了,谁来给你完成任务?还是说你未卜先知华仔会把自己上传成数据生命?明明一切事实都指向任务已经失败,却还要不依不饶地逼迫点火。这就是"人定胜天",只能出现在臆想的电影里,现实中这几年来已经被证明有多愚蠢,却还在被鼓吹,实在太港卵。
总结,9.5/10。非常优秀的一部中国科幻片,里程碑之作,非常值得去电影院一看,大屏幕里的才是真正的科幻片。无论是认真欣赏还是当做感官刺激都不失为过年佳作,3赶紧出吧。 最后,还是想喊出那句:人类的史诗就是勇气的史诗!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