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历史》笔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
李光耀的强硬,为了短时间里让更多人获益,没有什么情感因素,自由是建立在国家稳定强大的基础上的,少数派的反对是必然。国家制度的选择也不是什么理想或信仰,是最适合所在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制度,或者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选择的。
11-2月是雨季,常年下雨,紫外线高
莱佛士(Raffles)把红树林沼泽变成城市,殖民引领人类第一次全球化。让新加坡自由贸易,不必交税。他留下的遗产是和世界接轨
马六甲海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北部生产鸦片,运往中国,航线都得穿越马六甲
政府卖鸦片经营权营收钱,鸦片馆和妓院由华人经营,黑帮有复杂的入会仪式,包括苦力车夫。每15个男人只有1个女人
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启用,改变了全球运货模式,不用绕过好望角了
巴西移植来的橡胶树,适合东南亚气候。在树上切出v型缺口
马来半岛有锡矿,当时罐头食品在全球大卖,出口欧美
英政府将新加坡改为直辖殖民地,英国官员学习阅读说中文,他们是牛津剑桥毕业生,公务员治国
第二集
1959年李光耀统治新加坡。1965.8.9日新加坡建国。
当时的新加坡有3/4是华人,但心向哪里。孙中山推翻帝制,使民族主义觉醒。日军侵华,在珍珠港后攻击新加坡,英国无条件投降,日本视亚洲人为同胞,印度马来人为子民,但有5-10万华人遇害
英让马来西亚独立,却继续直辖新加坡,埋下此后数十年的矛盾
受英国教育的温和派,和华语教育的激进派(林清祥),都追求新加坡的政治独立。后被英方、马来、李光耀联手囚禁
新加坡是14州之一,却想表现的鹤立鸡群,国中有国。李光耀因被排出马来受打击,认为城市太小太脆弱,无法完全独立,719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区781
以色列是相似的小国,仿照建立国民后备军,男性都要服兵役
第三集
中国文革使西方不敢投资香港台湾,转而新加坡,60年代第一批西方电子公司、70年代集成电路和晶片。低税率、劳工便宜。不训练学者,教工程技术,在外资公司学技术,建立自己的公司
李光耀创建企业,公务员学习经营技巧,接手政府创立的公司,如新加坡航空,必须赚钱,结合亚洲和西方文化。靠服务和国际竞争,有大规模空中厨房
不希望人民依赖政府,又要消除贫民窟,20年分期买房子,因人们更爱惜自己的房子,非出租,让租户买下房子,让每个人有自己的家。后来此政策通过撒切尔回流英国。有人说新加坡人的童年回忆,在进步名义下被牺牲了
惹耶勒南提倡福利制度,官司缠身退出国会。新加坡是英国协成员国,上诉法庭在伦敦
吴作栋推动更友善温和的社会。人民行动党希望成为永久政府,他们认为这并非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法律重罚,因新加坡需要稳定,受不了一丝动乱,(所以不适合社会学的学习么,更多是政策制定,是自上而下的,当地人才有机会从政)
城市国家无法存在太久顶多100年的辉煌就会消失。希望下一代跳出框架思考,不是只有一种成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