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拍完满江红之后真正成为了“国师”

每个导演都有他自己的瓶颈,特别是张艺谋这种立志于讲中国故事的导演。安哲用诗意的电影语言讲述希腊人在不同时代的挣扎与思考,日本的导演们在战后也在痛苦地呈示一代一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在我看来张艺谋也是这样的人,他希望用自己的影像去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种浪漫。
他在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里面都在尝试这个。列举这些不是为了说看过多少他的片子,而是能看到他对中国人的理解是苦难和挣扎地活着,并活出浪漫,对于那个时代,他表达的已经足够。但显然他还不满足,后来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他试图去找古人的浪漫,显然他没能找到,故事流于形式上的浪漫,缺少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探寻。
满江红里,我认为张艺谋真正找到了中国人的脊梁是什么,从古至今,“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修身治国起价平天下”等等知识分子的理想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理想不是大人物的理想,而是每一个儒家学子从治学开始的心中理想。这里面人们为了心中信念奋不顾身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屹立的原因。
同时,这些人要传下去的文明之火也是中国人的脊梁,这是岳飞、文天祥之辈的吟唱,也是面对异族入侵背小皇帝跳海的陆丞相、明朝六君子等等等等无数人物要保留的民族之火。这个火是中国人的脊梁,为了这个火奋不顾身也是中国人的脊梁。
张艺谋在触摸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其实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的表达,更深地进入了中国哲学的范畴,他也不再是之前那个沉迷于某种单一情感、某一时代的人们的他,而是一个串联了从古至今儒家文化之下中国人理想的他。所以在我看来,张艺谋在满江红之后,真正达到了国师的级别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印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