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过多的阿凡达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冒着变成咩咩咩的风险进行了观影,观影的影厅才2个人,相当于完成了包场。3个多小时的观影时间里,卡梅隆犹如使用鸟枪一般,打出了太多要素,在这里抓住几个可圈可点的地方来点评:
1 化身
阿凡达Avatar这个词源于梵文,意为佛菩萨或神灵为了度化世人而显现的凡人形象。电影里,人类为了在潘多拉星更便利,在混合了纳美人的DNA后,制造了外形具备纳美人特征从而更适应在潘多拉星开展行动、但意识仍为人类操控的阿凡达。
在本片里,迈尔斯率领他的战友,继承了战亡前的意识,并获得了阿凡达的肉身,卷土重来回到潘多拉星,誓要对杰克萨利展开复仇。
化身的必要,就在于一切都是为了方便,为了方便融入环境,就必须化身成适应环境的角色。
2 身份与文化的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杰克萨利和妮特丽的孩子们是地球人与纳美人的混血,他们具备地球人和纳美人双重的特征,蓝皮肤、比正常纳美人短小的尾巴、人类特征的双手,令他们从小显得与周边的纯血纳美人相比非常异类。
尤其是在影片中段,杰克萨利一家为了寻求庇护,来到了靠海吃海的梅卡伊纳部落,杰克的孩子们因为人类特征备受梅卡伊纳部落族长儿子的刁难和嘲笑。
这就是身份族类异类的困扰,类比一下,正如很多出生在海外的华人移民一样,虽然已经移民几代,但亚洲人的面孔让他们很难被当地本土人士认同为自己人,他们内心又对遥远的中国母文化感到陌生,这种又华又洋半华半洋的特征常常让他们对自身的存在产生困扰:我是谁?为什么身边人不把我当成自己人?
同样异类的还有文化认同:
本片里的蜘蛛小迈尔斯,身为人类的孩子,从小就被杰克一家收养,与杰克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他自己内心的文化认同是自己就是纳美人的一员,内心里对纳美人充满好感。但妮特丽却始终对他难以放下戒备,认为他不属于这里,片尾也正是用刀架在蜘蛛小迈尔斯的脖子上,与迈尔斯完成了“以你子,换我子”的人质交换。
3脑机接口
马斯克搞的脑机接口是近几年的热门研究实验,用人类意识模拟数字信号,对外界施展控制,一直近些年尖端科学探索的方向,而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卡梅隆在阿凡达系列里展现了非常宏大的想象力,在潘多拉星这样一个灵性充盈的地方,纳美人用辫子接驳进各种交互的接口里,就可以顺畅的驾驭飞禽走兽,上至九天揽月,下到五洋捉鳖,结尾接入到海底黄金花蕊一般的海床长出的灵魂之树,还能在意识里与亡故的孩子重遇。
也许未来人类与大自然,无论是机器还是动植物,也真的可以运用意识直接进行交互控制,容万物为一心,阿凡达系列就像这种尖端科学的先导片。
4资源掠夺与保卫家园
地球资源不足了,人类就殖民潘多拉星攫取资源。
正如历史上欧洲人殖民美洲,屠杀印第安人,圈地造富。
地球人想延缓衰老,就有盗猎图鲲的海上猎人们猎杀图鲲,取其脑髓,卖个8000万,发财的发财,长寿的长寿,各有所求。
正如日本人下海猎杀鲸鱼。
自古以来,人心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为了生存和发展,掠夺也被赋予正义之名,遭殃的永远是环境、动植物、和另一群老百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有侵略者,就有反侵略者。
保卫家园靠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更需要被侵略的一方面对危机不互相甩锅、不互相撕逼、不给侵略者当带路党和帮凶,从而团结起来,靠智慧与勇气,以及足够的强大,来捍卫自己的家庭与家园。
5 信仰
纳美人信仰圣母爱娃,正如地球人有些人信仰佛教,有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信仰的力量帮助你突破眼前所见的局限,突破逻辑和经验和常识带来的局限。比如说很多时候你觉得眼前已经山重水复疑无路了,陷入了绝境,此时任何逻辑理性的思维和分析,都会让你对眼前的处境愈发绝望,就好像地震后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等待救援的人,如果你在此时仅仅凭借理性分析,发现食物几乎没有,水也是脏的,救援队伍迟迟不来,氧气也愈发稀薄,此时过往所有对常识的认知都会告诉你,你马上就要死了,没等救援队伍到来,你会先:饿死\渴死\缺氧憋死。你内心计算着时间, 意志力愈发薄弱和陷入绝望,最后真的可能倒在救援队到来的前夕。
影片里的信仰体现在片尾,妮特丽和小女儿被困在了沉船一处较为封闭的区域,水位不断上涨,几乎要把二人溺毙。但是妮特丽一直在虔诚祈祷呼唤着圣母爱娃,如果圣母爱娃能够救度,她一定能活下来。如果她死了,圣母爱娃也一定接引她与女儿进入一个不在痛苦的天堂。无论生死,一切都交给圣母爱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让心变得纯粹,此时自己的觉知不再是普通的那个凡夫俗子的局限的认知,而是全然被信仰所保护的力量。最终妮特丽依靠信仰的加持成功支撑到了琪莉的到来,并在发光水母群的导航下逃出生天。
6水之道
影片里,杰克萨利一家初到靠海的梅卡伊纳部落,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和驾驭大海的力量。
他们在海边禅修,吐纳呼吸,接着有一段类似“水之道,无始无终…”没记住原文,是一段很有禅理的话,记住个大概。
水之道是什么呢?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从虚空中升起,又融入虚空。正如宇宙大爆炸,孕育了宇宙,最终又终结于爆炸。
生灭的轮回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正如片尾杰克萨利的儿子亡故,以很有仪式感的状态,被小舟推入大海,坠入犹如金色花蕊的海床,肉体消融入自然,颇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觉。神识迁转,不知下一个轮回又往何处。
心识从来不会因为肉体的死亡而停止,它就像水一样,川流不息。
水之道是对生命心识的描述,也譬喻岁月之于文明。
7家庭责任感和融入
杰克萨利在本作完成了从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化。
他的爱开始在教育子女上体现,为父则刚,
他一直强调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
几个子女要一起行动。
而且最终他也意识到,保护家人不能一直逃避,
要积极面对。
这是杰克萨利和妮特丽成为父母后的成长。
片尾,杰克萨利一家向梅卡伊纳部落告别,说要搬往其他地方。而梅卡伊纳部落的族长则说,你们的孩子已经和他们的祖先身处同一处,你们从此就是梅卡伊纳部落的一部分。
身为异族,如何融入?
就是一同面对过强大的敌人,一同经历生死。
最后血脉与友情交织在一起,完成了融入。
8敌人依旧在,第三部再来
有敌人,才有看点。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境界多高,看他的敌人是什么层次就可以了。
只有2种人没有敌人。
一种是至高无上的绝对强者,没有人敢也没有人能与之为敌。
一种是绝对的弱者,弱到没有能力与任何对生为敌。
小迈尔斯终究还是不忍看着生父的阿凡达溺毙海中,
他救了父亲,却也告别父亲而去。
而老迈尔斯睚眦必报的性格,支撑他骑龙乘风而去,必将在第三部中卷土重来。
昨为杰克萨利的死敌,老迈尔斯在本片也是一个有父爱光环的反派。近些年欧美电影里有很多反派都有着正面的弧光。
相信第三部依旧充满看点。
总结:
卡梅隆在3个小时的长度里,密集的安排了如此多的价值观和看点,虽然足见用心,但难免给人以要素过多应接不暇之感。
观众在欣赏特效和吸收欣赏剧情之余,饱胀的膀胱也的确受到了时间的考验。明明片名叫《水之道》,3小时里2个小时的剧情和大海有关,观众却忍受着尿意,为了避免去厕所,全程都不敢喝水。这不得不说是观影体验里的污点。
另外少即是多,阿凡达2希望表达太多的价值观,反而弱化了突出核心要点:爱。
小爱,大爱,家庭和族群之爱。
朋友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父母对子女之爱。
这些爱充满全篇,但却险些被过多要素埋没。
能褒贬,是真买主。
我对卡梅隆的作品一向推崇备至,卡梅隆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影业前辈。
所有的褒贬,也是出于对《阿凡达》系列作品的爱。
转载请 标注:来自豆瓣@酷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