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爆发力强,后期大量回忆,越来越拖沓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剧是改革背景下的工业剧,也是大女主的奋斗成长剧。我觉得同类型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改革背景下的工业剧是《大江大河》,大女主奋斗剧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算是《后翼弃兵》。回忆在剧情的关键转折点当然可以起到情绪带动作用,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角色情感更丰富,但是我记得《大江大河》里面只有在剧情的重大转折点上,会有部分回忆。而《后翼弃兵》里,连她的启蒙老师去世,也只是给了照片一个镜头,女主表情一个镜头,一个回忆片段都没有。我觉得这样的留白有时候更有冲击力,让观众更能带入自己,从自己的角度体会主角的内心世界。说起来《甄嬛传》也算是大女主奋斗剧吧,里面的回忆有多少,在什么样的节点才会有回忆,大家也都很熟悉。《人世间》虽然不是工业剧,但也是改革背景下的长剧集,它对回忆的处理方法是在每个人物的故事线结束的时候,集中回忆他的过往。 反观《风吹半夏》,公司每个发展阶段回忆很正常,但表白回忆,吵架回忆,背叛回忆,结婚回忆……每一个小的矛盾,小的剧情跌宕,都要配合回忆,而且会多个角度回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男主背叛女主,没有拍下钢厂的时候,回忆内容有:女主的艰辛,跟男主的相识,小陈的病,童骁骑的付出,同行一直以来的态度……而在后来每一次感情变化,都会从头回忆一遍两个人的相识相知相守互相扶持,是不是真的太多了,在剧情推动上,角色表达上,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大篇幅的回忆呢?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这部剧像一个“怨妇”一样,不论发生什么,都会不停地“抱怨”我一路走来多不容易,他一路走来多么艰辛。 另外我如果觉得这个剧特别不好,也不会追到现在,也不会跑到讨论组去讨论细枝末节的剪辑问题。但我也没有觉得它好到是一个艺术品,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不允许有任何的负面评论或者讨论。刚刚在讨论组发了一条帖子,我以为会有人讨论,有赞同的有反对的,结果粉丝真的太激动了,几分钟几十条,然后评论被锁,这是干嘛呀,这是一部剧呀,是要接受大众多角度讨论的剧啊。为什么容不得半点负面消息。更何况我只是说剪辑啊,剪辑!没有说你们的明星,也没有说剧本什么的。 我敢说是明星的粉丝,除了点头像进去看关注内容外,是因为这部剧是好,但还没有好到剧作本身能有如此扎实的固定粉丝群体,一看到一点负面评价就一蹦三尺高,现在剧还没播完就过度维护剧的,都是演员的粉丝。 我觉得剧挺不错的,不希望它变成粉丝的舆论武器,如果粉丝真的是喜欢剧,就“就剧论剧”而不是“爱屋及乌”。
希望真正喜欢剧的人可以在讨论组里讨论,而不被阴阳怪气。竟然说要我做个表格出来,看看回忆到底占了几分钟。真的太离谱了。电视剧作为视觉艺术,很主观,你不能说一幅画,感觉它色调偏暖,就要求说这句话的人把暖热在画幅中的占比统计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