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总会有人陪伴在你左右,你不孤单

窒息、深刻、治愈、温暖、自救。
想起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妈妈就每天耳提面命,不断地给我灌输防范意识,我半懂半不懂地接收了这个世界的黑暗。
四年级在公交车上被一个男性搂肩,我用伞柄把对方的手别开,幸好马上到站下车了,才结束这短暂的不愉快。那时我感觉自己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心智都无比懦弱。回家后告诉妈妈,她生气地骂我。不是因为被骚扰是我的错,而是我没有向周围的人求救。“你可以和其他大人装熟,让他不敢再拿你怎么样;实在不行就叫司机,如果他不管的话,记住公交车牌号。。。”
我觉得她是对的。至少女性面对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事情可以选择勇敢。
高中课上也被体育老师以指导动作为由进行亲密接触。那一刻我懵了,我克制住不适、下意识决定不要大声揭发,一边给自己洗脑:可能他没有恶意,是你想多了。。。究其根本,在于我不想给自己招来麻烦——别人怎么定义这件事情?他们会怎样看待我?我的学习生活会脱离原轨,因为我认为审理的过程将会非常漫长且无结果(现实中这样的案件处理效率也的确如此)。
于是我沉默。
我想起小学时回家的路上被陌生大叔拦下给我看手机里的猥琐照片;高中在公交车站等车时遇到醉酒摩的司机硬要拉客,期间还叫我“亲爱的”,我按捺下恶心,以没钱为由礼貌婉拒,他终于没再纠缠,临行前做出飞吻的嘴型。。。那一整天我都很害怕,因为他知道我是哪个学校的(我穿了校服,且他刚开始停下问我去哪时,我没想那么多,脱口而出我们学校的名字)。我担心他通过宿舍窗户爬进来,然后我就会在黑夜微弱的灯光下看到他醉醺醺的脸。。。
可是后来和关系好的女同学讨论这个话题,得知她们的生命中几乎都经历过此类事情。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些人能在事情发生前就被处决吗?从伦理学来说不太人道。我们相信人都是善良的,可是女性在遇到零或一的情况时光凭力气无法保护自己。
剧中林晨曦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悲剧,百分之九十九都来自于谢志忠这样的渣滓存在,因为没有施暴者,痛苦就无从产生。但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疏忽。完全信任男老师,放心女儿去男老师家补习,林晨曦被骚扰之后抗拒去谢志忠家,父母非但没有发现异常,还催促着她去。这种环境对林释放着信号:一切正常,没有危险。谢志忠对林晨曦的侵犯是逐步升级的过程:第一次,搂腰;第二次,出其不意地亲吻、上手拥抱,还解释说“老师把你当作自己的女儿”;第三次,羊羔步入设下的陷阱,谢的谎言、师母缺席、没有其他外人,林毫无设防地被骗入房间,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一直处于恍惚状态。
我看到这个段落时正在吃饭,从此产生长久的恶心。谢志忠角色的猥琐脸,对林哀其不幸,可是没有道理“怒其不争”。因为父亲那句“你为什么不抵抗?”非常讽刺。父母从未告诉过晨曦世界上存在着坏人、哪怕亲近信任的人也会对她干坏事。这样教育背景下她怎么有提防心、怎么面对受伤后伴随的羞耻感?看到林晨曦哭着往身上泼水,想要洗去身上的污秽。我只想告诉她,脏的不是你,是强奸犯。女性在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留存证据,一定要抱着摧毁那个伤害你的人的决心,恶人必须付出代价。可是罪恶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受害者软弱,而是施暴者该死。所以,不勇敢,不是你的错。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对祥林嫂的荒谬指责,是整个社会封建礼教的流毒。
这部剧我最恨的不只是谢志忠,还有师母,这个斯斯文文、“深爱”丈夫的女人。不知是受虐狂心理还是什么,这个女人竟然对自己丈夫的罪行视而不见,还得出“林晨曦颜圣华勾引自己丈夫”的结论,堂而皇之地为pua自己的狗男人打掩护,不啻是自我作践的伥鬼。女人不一定会帮助女人。
圣华学姐最后把证据交给晨曦,说:“我不想成为师母那样的人。”又一次泪崩。
“长大。”我们可以不用消失在“黑洞”。做一个更强的大人,冷静,搜集证据,毁掉施暴者,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女孩们,总会有人陪伴在你左右,你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