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虚无

近日很喜欢的一部科幻片,之前看过上载新生,两部的背景都是“upload”但整体看下来的感受还是大有不同。万神殿源自古罗马著名建筑,用于供奉神袛。开头动画表达背景,一座神像逐渐从外向内开始瓦解,露出大脑,随后瓦解的碎片又拼成了一个智能形象,意识上载。
回到当代科学,我们对大脑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研究者可以将人类的神经元及其他脑细胞能够正常发育并与大鼠的大脑融合,最终成为功能性神经环路的一部分,并能参与感觉处理与一些行为的控制。同样在脑机接口可以治疗一些脑功能障碍。我想上载实现意志永生并不会太遥远。
万神殿科幻的背景毕竟有限,感动我的是对爱、自由、存在的讨论,第一批上载的三个人物都面临“我是谁”的疑问,在代码世界中又时常觉得孤独,它们可以在代码世界中自由存在,但又苦于没法像一个人类,他们是神吗,可能也并不是。被意识克隆出来的卡斯宾知道了自己活着的轨迹是固定的之后又是何等的绝望,自由意志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现实中的人物需要接受他们爱的人已不再人世的事实,但他们爱的人又离他们如此的近,就像麦迪的妈妈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该如何爱你,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活着。爱是科幻作品最动人之处,科幻背景下的爱新颖又痛苦,在万物冰冷代码遍布的时代,爱依旧让人与人的联结。记忆让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变为工具,爱让他们得以自由。
我仔细在生活寻找这种感觉,网络让异地恋看似十分的美好,但和上载又是多么相似,你在但又不在。虚拟和虚无,在划向黑暗中二者都时常令人沮丧,似乎都需要在荒芜中种出花朵,如果不是因为再见面这个希望又有多少人愿意拥抱着荒芜呢。拥抱都可以用传感器代替,我仍不愿接受你们不在我身边,便转身扎进虚无的底色中。于是每件事都是美丽的。我接受了我存在的荒谬,人与人建立联结又有多难,记忆会随时间瓦解,看着爱的人也在时间里流浪但却无法下手。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英雄,给爱填充着内容与形式,好让我们面对突入其来的浪潮时多些准备。纵观历史,每次大的技术革命后我们似乎都无法让自身满足,进步倒不像纵向的飞跃,像是进入了平行空间,在哪里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辈需要解决吃饱的问题,到我们面对的更多是对价值的追求,假设有了面对荒诞的答案,想必我们的后代又有新的困惑。在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回答一些形而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