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救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总的来说,《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在战乱地区,一个国家的外交部对于自己同胞的救援。整个故事的爱国情愫很浓重,但是表现上看确实有高开低走的趋势。整体故事线流畅,人物性格间的矛盾、事件本身的危险性,推动故事的发展,但是部分的表现非常的尴尬,如果有调整会更加的感人。
成熟与稚嫩
经验丰富的宗大伟,在任职期间安排多次撤侨行动。因为经验丰富,他选择对于撤侨同胞选择隐瞒与总部无法取得沟通的真相,以免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万分之一的救援机会;因为出于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他选择隐瞒自己怀孕的妻子,告诉她自己在别的地区过节,并许诺自己会按照约定回家。作为一个成家的男人,同胞的领路人,他将一切的责任都选择了自己隐忍。
而作为一个外交部新人,成朗,展现了刚进入职场的好奇与稚嫩。在敏感的战争之中,他不顾可能的危险,好奇地用摄像机拍下自己的所见;在看着一群人朝着可能没有救援的地方前进,他会想要去告诉大家真相,期待着大家一起解决办法。
这两种性格,就导致有人中途离队遇险,有人担心受怕。他们在看到自己的性格导致的结果之后,也学会了改变。成朗会尊重宗大伟的决定,宗大伟也终于对自己的妻子坦白。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成长必要的条件,但是适当的坦白,是对自己“队友”的信任。
宽容与睚眦
领养外籍的的白婳、司机瓦迪尔代表的是宽容;与之对应的战乱头目萨利赫 ,便是睚眦必较。白婳在危险时保护法提玛、为了不让宗大伟为难,选择自杀的瓦迪尔,与威胁宗大伟拍摄不承认努米亚共和国,以及使用作弊手段羞辱宗大伟的萨利赫 ,他们代表的便是正义与非正义的代表,是大国精神与小井市民的对比。
面对弱小,宽以待人,小心呵护,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睚眦必较,也有属于自己的坚持与宁折不屈。
生存与生命
对于人的生存,有人选择了珍视生命,顽强生存,有人高喊着仁义道德,却用着卑劣的手段生存,蔑视着生命。想要表现这样的感情,导演选择了通过开枪比概率的比赛来表现。这也是影片里面比较尴尬的一幕,也是影片“低走”的最大一部分。
两次的比赛,第一次出现,宗大伟对生命的珍视不愿轻易的用比赛做结束、瓦迪尔不愿让朋友为难,英勇就义;第二次出现,揭露了萨利赫表面英勇无畏,实则胆小如鼠。
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剪辑节奏而杂乱无章,如果第一次游戏开始,宗大伟在颤抖的做选择时,耳边是妻子对他的叮嘱,转而接上法提玛对他的期盼,同时瓦迪尔的特写放入,他的内心的挣扎,他对他经历过的那些战争,对自己未来不在前进的规划,转而拿过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他与宗大伟之间无声的感情互动,也将是亮点之一;如果第二次开枪结果在影片前面有对战乱头目的个性有所表现,那最后一枪的开出,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就不会存在前后不一的现象,让人不明所以。
一个好的故事,除了前面的烘托,让人津津有味的,还有故事的连贯性和顺理成章的收尾。《万里归途》这部电影,如果在镜头运用上更加讲究细节,那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近年外交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不失为一个紧贴实际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