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

个人英雄主义,是我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以至于我在观影的途中数度担心,不会这里以后就是宗大伟一个人来救所有人了吧 。但其实并没有,大概只有在影片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才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情节。我也得承认,这个情节确实让我觉得有些突兀,可能想侧面表示我们的强大,也可能是想表现出我们国家的安稳,但突兀就是突兀,我也不打算为这一点做什么太大的辩解,如果有人更好的理解的话,我也期待可以与我分享。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个情节就全然否定了全片,一个一个的小细节,也确实将宗大为这么一个生在和平国家,惜命爱家,但在面临困境可能需要牺牲自己生命的两难抉择下的痛苦和犹豫的形象给立住了。
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了本片的导演是《浪地球》的郭帆导演,所以在寻找组织的途中出现的宗大伟和成朗关于是否要告知同胞在迪克特可能没有救援的类似“信念”的争论时,我并不意外,在流浪地球里也是如此。信念似乎是导演最喜欢谈论的命题之一,而导演的观念似乎一直是只要有信念就会创造奇迹,我并不反对这种观点——即便我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人力根本不可改,但人若是连信念都没有,很多明明可以有转机的事情,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可能。但这里宗大伟的决定也确实让我感到忧虑,即使我知道,那可能是当时那种情况下的最优解,但我还是理解成朗想要明确跟大家解释的举动。毕竟在一个人努力到达了终点之后却发现只不过是海市蜃楼,那么崩溃也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我做不了宗大伟——我并没有那种心理准备和胆量,敢直面一百多人崩溃后的无数种不理智的行径,只是为获得了那一丝丝他们成功的走出的可能性。
但其实我也还没有资格作成朗,这个不仅有热血,还有智慧、有担当的少年。
他当然比不宗大伟,他找不到在困境中的最优解,但他与我不同,他想要告诉同胞真相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而是因为在他看到了同胞求生的强烈愿望之后,害怕她们,知道真相之后丧失了生的勇气。
所以从始至终,他们争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同胞。
当看到社会的黑暗面时,我也常常想,我一觉醒来就成了一个大英雄,成为那一个主持公道的救世主。
但其实我并没有这个资格。我不够先辈高瞻远瞩,也还没有“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觉悟。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现状有所不满,有所想法。一直有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实在找不到出处,但大意是这样的:
“当我对这个社会有所不满,比起去做一个从谏者,我更愿意的,是去做一个建设者”
这也是我看这部片子为什么动容的原因——因为明明有很多的人,他们也知道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但依然努力在为了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些大使馆的人可能与这些流落在外的同胞素不相识,素昧平生,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道,却依然愿意为了他们坚守阵地,彻夜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那我也希望,我可以不辜负那些,为了我,取可能与我素不相识的人的期许,去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将来可以有机会,去为这个国家做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