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 生长万里

属于我们的历史固然沉重,但属于我们的明天永远熠熠生辉。 那天机场的风好大,吹起了他们的衣襟,吹出了一代人的文人风骨。一阵又一阵的风,吹出了这个近似于史诗般悲壮的撤侨故事。 “守门员是最后的防线”,这是这部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无论是努米亚共和国的外交官还是宗大伟亦或成朗,都在坚守着自己的风骨。努米亚共和国外交官以身殉城,宗大伟用自己赌所有人平安,成朗用着没电的相机救下宗大伟,为了救援这一拨人而连夜工作的领事馆众人。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国家精神的丰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讨厌那些故作花里胡哨的个人表演”,大反派叛军首领——喜爱故作花里胡哨的表演者。细听之下,两次俄罗斯转盘的游戏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点——第一次的弹匣没有转动的声音,也意味着按照子弹上膛的顺序,下一个不管射向谁,子弹一定会被射出。而没有子弹的第二次俄罗斯转盘弹匣才有转动的声音。为了展现自己的“英勇”,在第一次便已对宗大伟起了杀心;第二次更是希望宗大伟可以跪倒在他膝下,却又害怕俄罗斯转盘的命运之响选择到自己,所以故意不放子弹;然而最后却又对自己把戏的滑铁卢有不满,遂想枪杀这位宁死不屈的大国外交官。可跳梁小丑又能如何成大器,最终仍被成朗破局。 影片的细节不仅在于弹匣,红色的海水,硕大的路牌上尸体高挂,都处处暗示着这个国家内动荡。宗大伟和成朗两人的成长,都在这次归途中。从开始宣布要撤侨时,使馆内的宗大伟用胳膊肘拐着地球仪,是在儿女情长和撤侨行动中选择,他仅是犹豫一下便选择前者;迪拉特里面对着友人,宗大伟仍然是畏缩的。他在抉择,也在踌躇。这一次,好友用自己帮助他成长。最后,在马上要回家的撤侨队伍前,他选择义无反顾的用自己去换每一位中国人回家。面对死亡,恐慌是人间常态。但他是民族风骨的守门员,亦是一百多位游子归国途中的守门员,这惶恐的就义便越发悲壮。 影片的背景音也充斥着暗喻的细节。在成朗积极鼓舞中国滞留同胞的士气之时,音乐欢快轻松,表面上是大家准备平安回家的祥和;而当宗大伟和努米亚外交官交涉时,音乐沉重中掺着嘈杂,背地里是一场政变危机正在酝酿着爆发。历史的每一刻都分外沉重,宗大伟和努米亚外交官在见证着、亲历着历史的产生并不吝献身;但我们的明天永远熠熠生辉,以成朗为代表的这群年轻理想主义者永远充满激情。 新一代的少年生于和平富足的年代,我们理想主义的光辉永远不会被现实磨平棱角。而我们的文人风骨,会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如丰碑般永世昂扬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