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铮影评|《神探大战》:你能看到怪物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01 ■
“每年必爆一部港片”的定律在今年似乎也得到了验证——
继2007年《神探》后韦家辉再度推出《神探大战》,成为7月火爆之作。


和《神探》全篇都偏于“静”完全不同的是,《神探大战》坚持贯彻的是“疯”。
本片讲述了一群名为“神探”的团伙在香港徇私枉法,暴力复仇。


“疯子神探”李俊和O记重案组“神探夫妇”方礼信、陈怡同时开始了这场追查。
一场场预告,一个个悬案,倒叙插叙和抽丝剥茧之下,李俊和方礼信成为正邪对立的两方,棋逢对手却又镜像两方。

多重反转的剧情,枪战、追逐、爆炸,脑洞够大,细节拉满。
完美伪装的反社会人格方礼信和疯子神探李俊,终究只能有 “神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变成怪物。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02■
整片最耐人寻味的片段无疑是末尾之时李俊在玻璃窗上的倒影却是方礼信。
这一段引起轩然大波,隐喻到底如何?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俊和方礼信的人物设定。
“与怪物搏斗,小心变成怪物”是电影最核心的概念。
李俊与方礼信不可谓没有共同点。
方礼信自幼被母亲和兄长家暴,在畸形的环境下长成了反社会人格,极端而冷酷,
李俊在遭受妻子自杀后开始看见“怪物”,女儿叛逆期对自己的不信任成为精神失常的又一重击,成为“疯子”。
二者都有超群的智商,严密的逻辑判断,实在过于相似的塑造。
而李俊看见了“怪物”,方礼信成为了“怪物”。
正邪只在一念之间。
在我看来,怪物指的即是罪恶之念本身。
李俊两度在亲人离世之后的精神不稳定情况下看见怪物,
第一次,他问O记队员:“看见怪物了吗?”
他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这里一是在讽刺“摆pose查案”的警员,最该追查的罪恶他们视而不见,对悬案疑案不追究。
二则是李俊,他从这个回答里听出的并不只是自己的不同,
还有一种孤独的悲哀。
他意识到自己将要对真理和正义开始一场追逐,而这条路上没有人与他同行。
因为他选择不与怪物妥协,所以他看到了。
至此开始他精神出现失常,坚定地认为“我不是疯子,我是神探”——因为他的信念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动摇。
第二次看到怪物,他问陈怡:“你看见了吗?看见怪物了吗?”
陈怡点头了。

她选择了善意的谎言,亦或是在看到方礼信的尸体,想到那些毛骨悚然的事实,她觉得方礼信就是怪物。
她的点头让李俊蓦然放松下来,他似笑似哭,释然了。

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才看到怪物。
原来我没必要一直坚持那些。

在这段之前他人格分裂般的嘶吼也找到了验证:“是人都能便怪物,为什么我不能变?”
在结局,李俊成为了O记的顾问,他开始谦卑。
“查案没有人是神探,只要尽力就好了。”
这段与他一贯的发言大相径庭,他开始谦卑,开始模仿方礼信。
大邪若正,大恶若善。
在采访中,导演韦家辉说道:
“当然画面上肉体上,你看到上两场戏方礼信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有没有死呢?他有没有影响李俊呢?我觉得有,以后李俊他一定会看到方礼信的,一定摆脱不了。”
李俊精神失常后的天才式共情法让他也受到了影响。
每个杀人犯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可以“看到”他们,同时又笃定别人“看不到”。
他清楚这只是自己人格分裂出来的一部分。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方礼信呢?会不会将有方礼信呢?
会不会真的如方礼信之前忽悠黄欣那样——他的身体里,存在“神探、屠夫、魔警”三个人格?
方礼信和李俊,一定会再见的。

03■
韦家辉导演让我很敬佩的一点就是,他从《神探》到《神探大战》一直都在强调一个相同的主题,尽管形式完全不同,但他做到了。
他坚持着对“人性”的思考。
一部电影究竟值不值得看下去,就在于你看完之后究竟得到了什么脑电波。
哪怕是一瞬间的深刻,都好过从始至终的包袱频繁、特效叠加。
《神探大战》有没有BUG?当然有。
地表最强孕妇阿Sa,刚生完孩子提起裤子就跑,跳海狂游五百米还能爬上来和反派刚枪。
天才反派方礼信伪装李俊却绑反了绷带所在的手。
全剧除了李俊和方礼信,警局全员就像草履虫,沦为背景板。
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主题却又使得这些可以成为一笑而之的笑料,而不是硬伤。
方礼信这个反派无疑是很出彩也很独特的一个角色,他反派就一直反到底。

和那些有着或是苦衷或是最后转善的主角不同,方礼信的吸引人处在于他坚持了“恶”,就坚持到底。
而李俊就是另一个极端,他坚持“善”。

直到最后一刻,李俊都在希望方礼信回头,这个角色充满了包容。
这两个极端之间,则是世间明明暗暗的众人。
这两个角色塑造极端之下是人在面对人性之时自己的选择。
一路善,李俊;一路恶,方礼信。
又或许,你在这段“善恶PH值”中,占据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一个梯度。
那么,你能看到怪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