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楔子“自己人”(前三集,复盘一下16分钟的前情)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片头:有质感,每一帧都是破碎的、片面的,契合人物内核,颇具悬疑底色:黑与白的交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全部;真相,扑朔迷离。


第一集两次出现的“自己人”,品味下来就很有意思。
赵大明白属于毒贩集团,当他看到华城警方,第一反应是“自己人”,然后他中枪了;骆翔明面属于毒贩集团,暗里属于联合调查组,当他遇到应该处于联合调查组立场的华城警员,第一反应也是“自己人”,然后他也中枪了。
一句“自己人”,把三方的利害关系,提点得明明白白,后续剧情就将在“谁才是自己人”这一命题下展开博弈。


骆翔,华城出生,大概率是学生时期离开华城期间成为警察后返乡,配合联合调查组锁定金三角毒枭坤托。2013年以前,华城依然处于帮派混战中。骆翔协助南亚人帕拉迅速崛起,成为帕拉心腹。为奠定华城毒品购、运、销网络的龙头老大地位,帕拉与金三角第一毒枭坤托定下2013年的世纪交易1000公斤4号海洛因,骆翔终于钓出目标坤托,将消息上报联合调查组。调查组将卧底情报同步于华城警方,协同抓捕;最终行动失败,调查组行动队损失惨重,骆翔中枪落海。
五年后,骆翔在联合调查组的协助配合下,以出租车司机“陈陌”的身份被华城警方重案组组长廖永嘉发掘,借壳“骆翔”成为华城警方的线人。自此,双面人生开启,李易峰既要饰演毒贩眼中的骆翔,也要饰演华城警方眼中假扮骆翔的陈陌,这不仅是考验演技,更考验剧本的逻辑设置。

五年前,据卧底骆翔提供的情报,帕拉和坤托将在华城码头完成世纪交易。华城警方阿布局长在交易当天部署协同抓捕行动。


交易当晚,帕拉带着梁龙等手下和货款,前往约定仓库见面,心腹骆翔带人在码头等待货船抵达验货。坤托早已到达与仓库接驳的货船上,要求帕拉上船交易。

交易前,帕拉将见面地点码头仓库告诉了华城警方中的合作利益方,意图抓住坤托、联合吃掉坤托的货。而坤托由始至终气定神闲,等待帕拉的人用“曹冲称象”的方法验货。随着时间流逝,帕拉开始紧张。

可是随后,坤托一语打破了帕拉侥幸的幻想:“(与警方合作的)游戏规则,是我建立的。”

16分钟的前情里,把坤托临时改变见面地点这个信息点,释放在了第三集梁龙的台词中;同时在颇有压迫力的推进节奏中切换呈现极具迷惑的画面背景,增加了烧脑感。


在帕拉惶恐焦灼的期待中,拉开门帘的他看到了什么?随着镜头的拉远,期待的援兵被算计在密闭的仓库通道里,爆炸声犹在,而帕拉只能被绝望笼罩。这一小节的设计和呈现,第一集最佳。

联合调查组行动失败,郭星受伤,毒犯认准郭星,只抓他一人。这意味着,骆翔可能已经暴露。而此时的骆翔,并不知道,所有人都在狐狸的陷阱里。

“今天结束后,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对赵大明白来说,这笔大生意成功可能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对骆翔来说,行动的成功,意味着脱离卧底生涯的新生活。可惜,事与愿违。
大概是赵大明白的目标太大,所以警笛声停下后他第一个中枪了。虽然华城警员密集火力突突突了10来秒钟逐渐逼近,周围小弟不断倒下,但被车门挡住的主角还好,毫无损伤。显然,围捕码头的华城警方没有得到任何保护我方卧底的指令,无差别攻击,没有接头人,骆翔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

郭星为什么不提前安排一名调查组警员来此狙击?双管齐下不比亡羊补牢好?
郭星的人为什么“可能不会准时到达”?如果说安排这把狙,不仅为了斩首,那准时,是约定的什么时间?
如果用联合调查组警力不足,郭星不想为不确定发生的事情,浪费哪怕只是一名警员,不得已才在华城警方中选取了于升海,同时也告诉了骆翔这个以防万一的后手,那这个后手是否只有这三个人知道?
骆翔逃离码头的途中,镜头切进了第三艘船。这是黄雀在后?


大概华城没有什么道路监控,华城警方也确实对跑掉两个人犯兴趣不大,骆翔击中路边车油箱搞了个爆炸物当路障后成功甩掉了5辆警车。他来到灯塔,拿到这里提前准备的狙击枪,寻找机会执行斩首行动。

可是当骆翔用狙击镜寻找离岸船上的贼寇时,找到的,只是自己的直接联系人,联合调查组行动队队长。骆翔卧底身份暴露的可能性更大了。

骆翔犹豫了,是否需要帮助队友解脱?这时候,身后来人。

这个时间来到这个地点的人,按理是郭星的人。

余光扫到玻璃上的人影,骆翔很是淡定,头也不回,“自己人”。

来者于升海,抓捕行动出发时坐在警车后座,是名普通警员。这个人物是五年后故事正题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行为细节有必要好好聊聊。
1.参与抓捕行动的警员脱离队伍,独身来到郭星所说的狙击点,有郭星的话做背书,他是被联合调查组认可的华城警方的人。(要么是华城警方警纪涣散,要么就是上级指令。)
2.上灯塔时和发现灯塔有人,于升海都是警戒的正常流程。但是当骆翔说出“自己人”,于的第一反应是悄悄换下警枪。
他要击杀调查组的卧底警员!从这个动机来说,于的立场可能并不在联合调查组一方。在后续剧情里,于升海回忆他初入警队执行“例行演戏缉毒”任务时,他不仅是唯一被动活下来的警员,还被推到台前嘉奖,最后成了“缉毒先锋”、“警队形象代言人”,成为了“名片”。在这个轨迹里,他大概率是华城的警匪利益集团推到前台的人。
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此时的于升海已经知道抓捕帕拉和坤托的行动失败,参与行动的调查组和华城警方都损失惨重。他会怀疑是不是卧底本身给出的就是有偏差的情报,会怀疑卧底是否已经与毒贩同流合污。他并不信任卧底,所以,在骆翔回头时果断开枪。
3.换好枪,于说出“我知道你是谁”,在骆翔要回头时果断连开两枪。但是注意,镜头对着枪口时有两声枪响,后一枪才呈现出切实打在了骆翔身上,只有一声击中人体的闷响。
这么近的距离,于为什么第一枪不中?这个细节表露出他的杀心并不坚定。枪声可以让可能存在的附近其他人认为骆翔死亡。只有于升海自己知道,骆翔,尚有生机。(第二集里的闪回可以清楚看到,骆翔中枪的位置不是胸口致命处。)
“我知道你是谁”这句台词,与前面两句不同人讲出的“自己人”对照,也很有意思:

1.“我知道你是(帕拉心腹骆翔)”,华城警员VS毒贩,正确立场;
2.“我知道你是(联合调查组卧底)”,华城警方VS联合调查组,黑警?
3.“我知道你是(在帕拉身边的联合调查组卧底骆翔)”,这个层面上于升海的立场就扑朔迷离了。
这个镜头是第一集里最想吐槽的镜头:
1.从于升海的行为逻辑,如果他确定、一定要击杀骆翔,悄悄换枪试图不被发觉,为什么又要说这句“我知道你是谁”,引得骆翔回头?杀心坚定的人没有必要挑明对方的身份。2.从骆翔的行动轨迹,这个玻璃碎裂的效果有点雷人。

就第一集前半段来说,有不少不错的镜头,整体节奏流畅,有紧张压迫感。
后半段剧情槽点:陈陌为骗保准备了半个月,压根没有对女儿阿喜有所安排的样子。那他“我死换你生”的意义何在?是信任调查组的人会为他安排好一切吗?或者阿喜本身就是安排的一部分?
后半段剧情隐藏信息:沙副局长说五年前,坤托一案,廖、于联手。同样是五年前,廖永嘉和于升海能联手办坤托案的唯一机会,就是坤托离开金三角来到华城。也就是说在骆翔“死”后,坤托也许并非和帕拉交易时那么得意和幸运,得以与自己的华城警队利益方联手获利,反而栽在廖于手上。
也就是说,坤托与华城警方高层合作,坑了想抓住制毒集团首脑的联合调查组,废掉了帕拉建立的集散网络,华城毒贩势力洗牌。而随后,廖、于为主力的华城警方利用这次与坤托的合作机会,办了坤托。一时间,华城毒品市场的产、购、运、销环节全部出现巨大空白;而后,南亚帮迅速崛起,华城形成了新的警匪利益集团。骆翔向联合调查组提议,启动“黎明计划”;计划里唯一的华城警方人员,只有阿布局长。
五年,黑的还是黑的,那白的呢?是灰了还是黑了?灰的呢?是灰白了还是黑灰了?
…………………
第二集
1.刚从警校毕业的于升海第一次和南亚帮头领蔡之明打交道。廖永嘉告诉菜鸟,“需要尽快熟悉华城的局势”,“如果还没有找到事情的真相,我们就要让假象继续延伸下去。终有一天,真相会放松警惕,露出马脚。”那华城现在的局势什么样呢?

每年年关毒贩纳贡,警察扫点货、抓点小喽啰完成业绩考核。但这一年,南亚帮首领蔡之明亲自现身,“这批货不能给你们。”,用血淋淋的现实给刚进圈的新人上了一堂“什么是规矩”的课。

2.调查组季组长抹去了曾经的卧底警员骆翔的所有身份信息,骆翔真正地社会性死亡了。“陈陌”洗去纹身,用烧伤掩饰枪伤,安排好了关联事件、酒吧监控却没有安排好就诊病案。

阿豪调换了失火酒吧外的监控,却没想到把于升海引向了华仁医院。陈陌只好紧急通过张欣瑶牵线伪造烧伤病历。
于升海出示了证件,得以调取病案查阅。那陈陌在医院听到于升海询问档案,赶快离开医院紧急补办假病历,在这一段时间里于升海能找到病案吗?陈陌如何能避开于升海进入档案室加塞呢?答案是,于升海根本就没想要从病案来确定陈陌身份的真假。
当于升海发现酒吧监控被洗,意识到从身体特征来判断陈陌是不是骆翔根本没有意义,就好像纹身可以洗掉再纹上。如果陈陌在酒吧被烧伤是真实的,就必然有病案记录,那你查任你查,陈陌根本不会意识到或者无所谓于升海到医院查阅自己相关。如果陈陌在酒吧烧伤是假,那即便有病案也是假,那拿到病案能说明什么呢?得抓到陈陌补漏的行为才能说明作假。
于升海依然沿着严密合理的查证路线来到医院,不再是寻求一些可能伪造的物证,而是想要观察陈陌的反应。所以他故意在阿喜病房外露脸和骆翔打了一个照面,引起陈陌的注意,然后不加掩饰地向医院要求查阅可能与酒吧失火相关的病案。
而陈陌偷听到于升海要查病案,赶快出了医院找张欣瑶牵线紧急补办假病历。那于升海呢?他并没有去病案室,而是去确定陈陌在不在病房,去看陈陌的出租车还在不在,以确定陈陌是短时间外出还是长时间外出。发现陈陌的车不见了,于升海就好整以暇在医院等陈陌回来。
看到陈陌和车回来了,于升海去病案室守株待兔。而陈陌有心想补放病历又担心撞上于升海,只好在病案室外面等,等有人从档案室出来才能打听于警官还在不在里面。两人各怀心思地等, 这一等, 就等到了天黑。
显然,于升海并不想有人知道自己暗中调查陈陌。他提出的是查阅酒吧失火那一年的资料,做戏做全套,还索要了档案带走,假装他真的是查案而不是具体查某一个人。因为一直没有等到陈陌出现,于升海带走资料时专门放了一个空箱子在最上面,碰到陈陌也可以遮掩一下自己的目的。而陈陌终于等到了于升海离开、可以放假病历的机会,却又看到于升海疑似推着病案走了。在于升海下楼的时间,陈陌跑进档案室把假病历放在了自己的病案袋里。(谁都可以随意进档案室吗?只能解释为档案室工作人员和兽医有合作,兽医提供的是全套服务。)
于升海还想看看陈陌会不会在最后的时间出现,所以把病案箱子放到车上后躲在暗处观察。而陈陌想到于升海并没有拿走自己的病案,方知于升海是在试探自己,赶快回到病房。于升海等了一段时间依然没有等到陈陌出现,确认陈陌在阿喜病房里。试探失败。

(换个方向,于升海查得越仔细,陈陌的身份纰漏就越少。)
3.陈陌特型线人的培训结业考试

………………分割线………………
第三集
与阿福那场戏,节奏不好,没有张力。
梁龙台词“坤托临时改变了交易地点”。
1.证实坤托在华城警方有高层内线。坤托在行动前改变交易地点,他从警方内线获取行动地点的时间权限表面看是早于于升海的。而我们知道,他被华城警方高层的内线黄雀在后了。
2.在交易地点已改变的前提下,如果不知道狙击计划,坤托方不会派人前往灯塔。
3.黎明计划,针对的首要目标是制毒首脑和华城保护伞。在五年前行动失败之后,重新抛出骆翔作为明棋,那有没有需要掩护的暗棋?
4.联合调查组隐匿配合,把骆翔重新推到廖永嘉的面前,是为明子;曾经的三面线人于升海是默契配合成为暗子?还是为了查清陈陌的真实身份遮掩自身依然对立?廖永嘉重启骆翔马甲,还特意调来五年前击杀骆翔的“黑警”做助手,是想抓住什么?搅浑什么?验证什么?撇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