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有心拾起阅读、继续向往诗和远方

当初新冠疫情袭来的时候,可能我们怎么也没有想过它会持续蔓延至今,且远未见消散之势。近三年来,疫情影响和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别说是出门旅行,许多人平时走出省、走出市区,甚至走出家门都变得不那么方便。

对于不少人来说,旅行仅存在于视频、相片和记忆当中,对远方和向往也只能寄托于影视和文学作品当中。疫情虽能阻挡我们的行程和脚步,却不能阻止我们的思绪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那些美好,在《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当中,我们都能感受到。

这档节目给我们呈现的是刘亮程、于坚、李修文、双雪涛、李洱、陈彦等作家们的日常经历,也是他们与朋友们共同进行的一些旅途。节目中他们讲述自己的认知、经历、感悟,讲述他所了解的其他人、物、事,用一种流动着的画面继续传播着他们与纸面文字不同却更感真实的思想和故事。

很多人明白读书的好处,却又给不看书的自己找到千百种理由。生活中的快节奏让有些人甚至没有耐心看完一部电影,连自己感兴趣的视频也是选择倍速浏览播放。灵活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疲惫,或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过于追求速度和效率所致。

这档节目的节奏、摄影、运镜和配乐都显得不疾不徐。镜头中出现的风景,人物之间的对谈以及他们的脚步都是自然而然的,完成没有因追求节目效果而刻意营造的那种矫揉造作。这是一种缓慢却很能让人有心重拾阅读、继续向往诗和远方的节奏。

节目中的场景有作家当地的大自然风光和景点,有民众休闲娱乐场地和热闹的人群……不少怡人的风景画面随手截屏便当作壁纸,文学家们平常却显深度的对谈和脱口而出的金句也随处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文案。

阅读是一场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思想层面的对谈。通过节目的呈现,这种对话更为直接。在第一集当中刘亮程说到,他眼中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我们跟其他动物昆虫一样,来到尘土中,来到树叶中,来到虫鸣中。在听他讲解梭梭树的生长和树皮的特点,通过树木的形态判断风的走向这些情形时,我不由得感慨,我们有多久没有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了?我们虽总是向往着大自然、向往着远方,却总是以自己的忙碌和疲惫为由,忽略了学会感受自然环境当中的各种美妙之所在。

这是一档令人感到安静的节目,闲适怡人的节奏恰恰是我们在喧嚣忙碌的尘世当中所需要的一种放松感。这是作家们的日常,也是作家们带我们走过的一场旅行。他们的观察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待写作、生活和人生的态度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看过之后我除了想阅读片中出现的书籍,想多读几本关于他们的作品,另一个更直接的冲动就是“我想出去走走、去看看”。

文学家们对生活的诠释是细腻且贴近现实的,节目看起来轻松惬意而有思想深度,也令人不感遥远。我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或许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