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优映的作品看到想弃剧。

邵庄领衔整个主角团队有太多无意义的抬杠对话我都得怀疑他们日常对话是没台词本的(可别特么跟我说这都是伏笔),小宝不管表演得是扮猪吃老虎还是真的猪都太过了,除了台词功底(他这方面一直也不咋地)甚至还没如今短视频播主演得自然。你跟我说这是16、17的作品各方面不成熟,可他们同期可是上了我个人认为迄今为止优映最优秀的(是的,包括《毛骗》系列在内)作品《杀不死》的啊!
像邵庄一个曾经可以十几万买烟花发生变故后某些方面自暴自弃(常见的主角设定,方便扮猪吃老虎)可是连见识也变短浅、包哥仿佛硬塞一段剧情式的客串(包哥之所以能成为符号,是因为他每每在关键时刻出现,以一段毫无演技的野蛮表演来扭转局面,造成了极大的反差喜剧效果)这类不自然的剧情后期还可能有反转伏笔来打我脸,但本该悬念迭起的铺垫阶段的剧情却因为台词和表演的不顺畅导致日常节奏极乱,这些东西是再精彩的反转也救不了的。
优映作为诞生在野蛮生长的网络环境下的影视制作团队,基因里可能就带有早期互联网的那股粗犷味儿。在高潮迭起反转连连的剧情中观众还注意不到这种用来丰满人物的日常表演的不适感,可当你把节奏放缓甚至开始出现各种无意义抬杠注水台词的时候,那种不够精细的糙感立马暴露无遗。所幸烧脑的时候那个无敌的优映还在,希望能在后面让这些啪啪扇我耳光的桥段能再多起来。
《毛骗》在第一季就大获好评不是因为借鉴了《飞天大盗》,而是因为有一套相当反应了我们自己本土特色下的贪婪和骗局,让所有的伏笔能让我们因为对本土特色的了解而完美自洽,后续的再多剧本都几乎是扎根于此的创作。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基于《异物志》的异想世界让团队觉得没有必要再从人物着力下功夫了,如今看来,《异物志》剧本更多聚焦在了设定而细节缺乏打磨,被压六七年没播给它套上太多本不该属于它的光环了。
——————————————————————
5.7更新于完结后:看完全片更巩固了我对《异物志》本次重设定而轻细节逻辑(至少是人物逻辑)的看法。设定上对物件的背景的揭秘,可以说在截取魔改历史的逻辑上达到了相当优秀的自洽(不过我觉得专门拿出来一集楞讲这个东西的处理手法不够好)。甚至不知是出于审核还是故意的原因,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些不被提及名字遮遮掩掩的历史人物都是在说谁(涉及剧透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 但是优映在本片乃相当大一部分时间都选择了先处理反转和结果,然后再安排大量没那么重要的伏笔塞进前面的剧情乃至专为伏笔设计一段剧情。这样的伏笔量大管饱,但是在揭示之后大都只能在由后推前的半个逻辑环上让人达到舒适。而且还有一个问大题就是有太多这样的设计之后,很多情节的剧本被魔改生插节奏极其容易混乱,让人在应该提气的悬疑阶段一整个泄了气。剧本被魔改生插节奏极其容易混乱,让人在应该提气的悬疑阶段一整个泄了气。最后以伟哥那一章为例,因为妹夫的伏笔是从结果出发设计的,太过生硬到了弹幕人均看穿的程度,那之后所有的画面不用讲就可以猜到七七八八了(可能团队也觉得这一章处理太差了,所以在结局又放了一个真正精妙的彩蛋级反转,可以说续了命了)。就像下面评论有位朋友说的对老观众对优映越来越熟悉了。你一个小剧组满打满算就那么多出场演员其中还有不少熟脸,观众通过穷举法也能对铺设的悬疑猜出个七七八八。而如果你抛出的问题观众开始能料到的时候,悬疑剧的魅力就打了大折扣了。团队应该是发现了这一点,而且拿出了解决方案,在《冤家宜解不宜结》中引入了盖里奇式的多线叙事,把悬疑的问题揉在一起弄乱弄杂,观众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这个悬疑故事里抛给你的问题是啥了,或者说抛给的问题太多反应不过来一连串的问题从哪一环开始入手了。问题都被藏起来了,答案自然最后得以安全落地的呈现。因此,尽管这种处理方式需要极高的编剧水平导致《冤家宜解不宜结》的故事比较一般,我仍然给了很高评价。但是很遗憾,或者电影电视剧的节奏不同,或者《异物志》过早的原因,异物志并没有对这个问题采取任何办法,我只能说很遗憾。
其实20集左右质量开始逐梯上升,越到后期开始提节奏抛一个问题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到了已经让人相当满意的程度了,结局足够抓人,因为审核原因专门加的现实桥段最后还有点打破第四面墙的味道了。但是前期在应该抓住人的时候犯了太多失误,只有责之切了。
对了说句题外话,我想说猫哥在这部剧里精明又憨憨的表演状态,倒是更适合演小龟的角色。
六年,看完后想起了当年在优酷看到放出的动作拍摄花絮时候那感觉"yoyopark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了"的期待,恍如隔世。熬过了最难熬的部分,第二季还是可以让人大胆去期待。至于六年还是七年什么的,我们继续等下去就是了。
祝各位一路共同走过来的朋友们,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