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为何不好好he

花时间又看了最后一集。一直在想罗希度和白易辰究竟为什么会分开?难道他们的爱情不够爱吗?
然后想通了这部剧的主题,
青春和罗希度、白易辰的爱情一样,都极美,极纯,也都在逐渐粗粝的现实中,慢慢失真。
慌张动乱之下远隔两地,前路缥缈不知音讯,人生海海的惊心浪涛中,仍作为对方最强的心灵支撑,这是最美好的所在。但是现实逐渐变化起来,两人心态也进行成长,就不再能再在对方生命里充当原来那个角色。而且他们并不去让关系蜕变,和自己的人生一起进化,所以失散了。
所以说他们不够爱,因为他们的关系的确就停留在那句话,“世界上有你的存在,对我来说就是鼓励。”他们看见对方就足够了。不需要把对方揉进自己的生命里。然而只有经历那个过程,才是爱得足够深入吧。
可是我又会为他们这样的爱而感动不已,因为那个和我嫌弃的《花束》不一样,他们在一起不是因为有一套共同的想法和理念,我认为话谁都能说得很好,有共同理念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爱是对生命中令人感动事物的同时动心,比如,对存在于罗希度身上的不知道来自哪里的意志力,对水花,对下雨,对青春,对夏天。这决定了他们遇见坎坷困苦时看到了彼此,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是同类人。(可是这说的像适合当朋友,尴尬)
所以他们的爱情就是青春吧,纯澈,光明,理想化,不惹尘埃。但是一旦掉落凡尘里,就会舍不得让它沾上一点泥垢,宁愿让它留在最美好的地方停止。
剧尾他们仍爱着,这种爱,是因为他们早已作为了对方的一部分存在。青春时,他们是彼此的乌托邦,因为这个乌托邦的存在,彼此才能够在一个非常动荡的环境里厘清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算他们之后走入社会,进入到大熔炉里面,会遇到环境的差异和心态的变化,但那时因为身处对方乌托邦里对自己的认识,也会帮他们平稳度过。
我经常能和白易辰共情,因为我知道他因为希度而成长的点在哪里,他在希度的火热的生命力的感染下,在青春那个阶段,获得了真正人格和心灵上的成长,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隐忍的,有内心驱动力和社会关切的人。所以我也突然懂了,其实他对希度没有那么爱的。他对希度的爱,是那种欣赏的,珍惜的,保护的感情,就像珍惜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一样的感情。所以他才并不急需和希度在一起,只是倾尽所能为她护航。
而希度,在成长中最缺失的是安全感,她愿意坚持自己的热爱,把根扎进土里,但是她缺少让人对她无条件的支持和欣赏,所以她依赖白易辰,所以她在最困难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感受:她不相信自己,但相信相信她的白易辰,这让她有了力量。
当希度不再给白易辰以支撑的力量,他开始面临修正自身新的位置的挑战。白易辰也不再能给希度一个无处不在的温暖港湾,她总要去学会去自己弥合过去的伤痕。他们就分开了。就这么简单。所以白易辰最后对于希度的定义,是“初恋”,对,不是最爱,当然也不是普通的恋情,是象征他生命和情感萌发的那一瞬间。
不过要真的追溯他们为何没有继续走下去的直接原因,恐怕还是白易辰心内愧疚感,两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份过于沉重的愧疚感,膨胀到两人都支撑不住的时候,他们决心放弃。这也许正是他们太过年轻,无法处理感情的复杂问题。但也是编剧没有处理好,写得过于粗糙的地方。韩剧擅长氛围渲染,用大光圈和滤镜、抒情音乐进行情境营造,也就是俗称发糖。剧里为他们的屡次心动极尽铺垫(尽管那些不多细节可能已经是从本不富裕的甜中抠出来的了),却不肯花心思去写两人内心分手时的纠结和复杂,让观众觉得两人莫名其妙地从“深爱“到“搪塞“,莫名地对感情不负责起来,分得太轻易。不过这到底是编剧的不负责,发糖发得手重,解释前因后果手太轻了呢。最后的情节像一个不经任何修饰的说教,青春都是会逝去的,一切都只是练习。从观众的角度看,至少两人遇到到瓶颈要努力调整磨合。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支撑不下去了,的确也应该学会好好告别。从最后一集的两人再度以及再三告别的台词来看,的确已经写得很细腻了,这一青春成长主题,也算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