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看了半小时,可能不恰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半小时,默默离开
电影里的很多情节也是我所经历过的:那些年闺蜜们一起追过的周杰伦 she,被母亲在同学面前搞的很embarrassed,被父母看日记,发现我喜欢某个男生,加之期末没考好,后果是非常煎熬的暑假,一度想好了离家出走去谁家。从小父母就被各路朋友说管我管太多,母亲到今天都依旧如此。
但他们对我的爱也是无比真切,甚至无与伦比的。我不觉得那些年那些难过的瞬间值得一提。我的自我没有百分百成长,我有这样那样原生家庭留下的问题,但我没有任何怨念。哪里有完美的人呢?时常觉得自己能拥有这样完整、充满爱的家庭,已是多么的幸福。我也在自我充实、成长,成为那个能与他们平等对话,能慢慢建立边界,甚至能帮助他们,更多爱他们的人。
我们在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会结交很多朋友,或许其中有三五挚友。但真正能为我们付出全部,甚至生命的人,可能只有他们,我们的父母、祖父母。
他们不欠我们什么,但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是他们一生永远无法放下的牵挂。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凭什么?
所以看到开头一边倒地对母亲的表现,我并不舒服。母亲的方式简单粗暴,但每一秒都是在爱我们。我们可以提出建议,让他们调整改变。但我们自己欠缺的部分,真的应该怪他们吗?
或许移民二代接受着中西方双重价值观,就会冲突吧
想起《少年维特的烦恼》,当年读之,感觉写出了自己心声的激动与澎湃,好像就在昨天。希望这部片子也能给有共鸣者,同样被看见被听到的感动与激动。
想起李安,想起他不露声色地表达着传统中国家族,中国几代人间互相忍让包容的温存。暖暖的一顿饭,是一家人的美好。
如果有机会,希望那些经典也能有国际舞台的曝光,像霸王别姬,活着,那样的经典,是想让更多人看到的中国。
内卷的父母,源自内卷的环境、文化,并非个人之过。别去苛责了吧。
btw,不太懂red panda这个设定。这是可以被用来供奉的吗?类同于我们的龙,印度的牛?虽然是无神论者,但曾在人生很无助的时候,在寺庙中找到了无尽的慰藉。那种感动与释然,铭记在心。所以虽然不信,但一直心怀敬畏。red panda可爱而有力量,有很多重含义。但作为被供奉信仰的神物,总觉得是个过于牵强的故事。就好像说我们今天信奉大熊猫?大熊猫是全世界人民热爱的小可爱,但把它作为祭拜对象?…我不太能理解,甚至总觉得有点在嘲笑信仰的意思。以及,似乎有一个镜头是他们在向来宗祠的人募捐,好像这也是他家的营生。在虔诚信奉红熊猫之外,借此谋生/盈利,这是对宗祠 信仰的正确打开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