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重大失败后,我才发现,总盯着结果是最可怕的。” 十三邀之杨扬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再后来,逐步地自己成熟以后,回过头来看,如果你所有要去努力的原因,完全是对于一种结果的渴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杨扬
采访中看起来非常不经意的一句话,镜头一闪而过,说别的去了,但我觉得这句话或许是本期内容中最深刻的部分。
从事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很多公司可能三年五年就由盛转衰,而我本人也经历了几家创业公司的起起伏伏,所以对于运动员们退役后的焦虑迷茫非常理解,特别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结束时发现好像也没有得到些什么,也不晓得自己以后到底何去何从,这是最令人窒息的。于是又不得不重新开始,重头再来。那些所谓的匠人精神,好像根本就不属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不是我们愿意从一而终,就能够的。个人能够决定的实在太有限了。
所以本期开篇那些退役运动员们相互倾诉是特别能够理解的,现在不说一说,还能在哪里说呢?但是没有人能够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我看杨扬左右不是,显得很别扭,她作为那个组织的领导者,也只能做到这里,因为对大家的选择,大家的迷茫,怎么可能让她来负责呢?所以她说了很多次,她是很幸运的。
正好最近在阅读一本书《箭术与禅心》,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也正好映衬了杨扬那段话的意义所在。
作者奥根作为西方哲学家为了学习东方哲学在日本学习了五年的箭术,期间他经历了各种煎熬,不仅仅是异常枯燥的射箭技艺的学习,还有来自身边朋友亲人的质疑。花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精力去学这么个玩意儿,有啥用呢?就算学艺有成,又能换来什么呢?做一个箭术老师吗?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好好读读这本书,特别是对于哲学和禅有兴趣的朋友,并且也推荐给运动员们。我们知道,冠军只有一个,而如果终极的目标只是对于结果的渴望,不成疯,或成魔。这听起来多么滑稽,难道你要告诉运动员们,冠军是不重要的吗?那比赛的意义在于什么?对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这好像就在告诉别人,写作只是为了写作,并不是为了稿费一样。所以有些话只能自己知道,而无法道出,直到最终现实呈现的那一刻。
我们晓得诸多NBA球星,不仅仅是运动明星,还是商业高手,这和他们的学习认知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不是体育界的从业者,也不是运动员,不知道运动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但是文化课是一定不能落下的,主要是给大脑“装新系统”来应对未来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运动员们拿完奖牌以后还要回到校园深造学习,这是特别重要和必要的。
就像是老许在片尾说的,当代特别强调我们需要有第二增长曲线,要有不同的人生,而运动员们恰恰有这样的机会,当他们退役的时候,很多可能才二十出头,完全是大学毕业找工作的年龄。本身就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感,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作为运动员以外的意义所在,其实是特别有优势的。不过这里就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学习的基础,这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不知道选择什么,可能是因为你的选择太多了,现实中的高低落差太大了,作为一个制高点,金牌争夺的选手,要做普通平常的事情,就要看你是否能够弯下腰,放下姿态,重新开始。
让我想到非常经典的一句话“ 想去爬另外一座山的唯一方法就是先从这座山走下来。”
最后祝福我们大家,都能找到,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意义来,认认真真的去攀登人生的每一座山峰。不愧于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