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谈恋爱的文青

当文青遇到另一个自己,一样的鞋子,一样的喜好,一样的思想,爱电影,爱音乐,爱文学……那种合拍的感觉、欣喜若狂,就像小时候吃到期待的棉花糖加冰淇淋、像油酥面团加红糖水……
“石头剪刀布,明明布会被石头突破的吧”
“他对服务员的态度很好,走路时会配合我的脚步,如果是积分卡,肯定早就积满了”
“我要在下次末班车之前跟她表白”
电影🎬的节奏让我觉得非常舒服,满足了文青对爱情的大多幻想,不过确实也只能是幻想。
“感谢行人自助信号灯”
现实中,大抵是遇不到“那样的自己”,就像Austin的人生和pnp的故事线一样,这样的故事不过是作者的自我满足。
很多评论说,后半麦的转变显得有些突兀,并不那么自然。我觉得,其中一点就是如此,作者构造了一个完美的浪漫爱情邂逅故事,也考虑到只有“文艺青年”,而少有“文艺中年”,不得以让麦失去父亲的经济支持,让读者看清在生活的重压下,学生时代的喜好闲暇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
“这个夏天,不管是「新哥斯拉」上映,还是黄金周休了8天,新海诚突然成为了第二个宫崎骏,涩谷PARCO关店,我们都在不停的找工作。”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或许,我也只不过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毕竟大人总是无趣。
很讨厌后来的麦,但我不确定我会不会变成那样。又或许其实,我就是那样一个伪文青,花着零星的时间看了几本书、几部电影……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erlo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