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影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是2小时53分的版本,未剪。
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开始。
第一部分,是男主角维多和影院放映员艾费多结缘,也和电影结缘。小男孩维多因为喜爱电影,频频出席影院,和艾费多相识。其间,由于把母亲吩咐买牛奶的钱拿去买电影票,维多遭到母亲呵斥。艾费多挺身而出,谎称捡到钱,替多多解围。多多则在艾费多参加考试时掷他答案;在影院起火时,拼命救出艾费多。从此,多多成为艾费多的眼,正式成为影院的放映员。
第二部分,关于维多的爱情。在火车站,对富家姑娘爱莲娜一见钟情。笨拙的表白没有打动姑娘的心。于是,在其楼下苦等一年,终于在新年烟火声里抱得佳人归。由于两家的贫富差距,爱莲娜的父母始终不同意这段恋情,爱莲娜大学后也面临搬家不便联系的危机。于是,相约天堂电影院碰面。但,他去找她,敲门未果;她去见他,不见踪迹。艾费多不多言,只在“她来了吗”的问句后,摇头。多多就此服兵役。在军队那一年,四处打听初恋消息,却无所得知。归来后,依旧毫无消息。
第三部分,是爱情破灭后的事业的新生。在艾费多的鼓励与叮嘱下,维多离开了这个小镇,前往罗马。艾费多一系列有关“不”的叮嘱,让他朝前走,别回头,别屈居于这个小镇,热爱自己的工作。带着叮嘱,维多成了知名导演,回归童年的热爱。再回来,已是三十年后参加艾费多的葬礼。在这里,维多终于见到爱莲娜,一解往昔之谜。只是佳人已逝,存于往昔。电影院拆了,童年与青春期回忆依附的实物消失。影片末尾,维多打开艾费多留给他的遗物 —— 小时被神父审核剪辑掉的吻戏拼接,在荧屏前缄默。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电影是战事沉闷与焦虑下的出口。如早期被剪掉的吻戏,是被掩盖与压抑的性,也是政事下被压抑的表达。电影是人们的娱乐,也是生命经验的延展。未走出小镇的艾费多借此学习人生道理,用台词教导维多生活的奥义 —— 借以面对爱情的苦闷,生活的萧索。更用他的一生,告诉维多,走出去,别回头。电影最后成了维多的事业,贯穿他的一生。
在电影里,观众总能快速地走过他人的一生。被感动,被启发,也惘然,也遗憾,由此拓展对生活的感知,以及延展对生命的想象。对故事的渴求,也是有限生命对无限可能的探索。更多的故事,更多的可能,更多超脱于当下乏味且无力现实的体验。所以,总是需要故事,总是需要电影,让生活细缝渗进光影。
还想再聊聊维多。在影片中,几个情节有效地推进了人物的成长。在被母亲呵斥后,依旧主动地向艾费多询问能否观影;在被爱莲娜拒绝后,苦苦等待大半年。这些主动的人物性格,几乎奠定了男孩的潜力,呈现出他的韧性。这种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大抵也是艾费多推其向前,走出小镇的起因之一。
回归生活,也是如此。一些主动的动作,就能让人生的剧本有变化。或许没有最佳决策,百分百选对那颗称心如意的药丸。但生活不过是小径分叉的路口,多走总是多惊喜。
近3小时的电影,浓缩了维多的半生。看到事业与爱情没有选择的选择;童年与青春期摇曳的记忆;一些真诚的善意与爱;一些有关历史的往事;以及,生活流淌的错愕又真挚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