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作为一个广州郊区长大的客家孩子,这部电影里各个细节都充满了童年的回忆与情怀。故事情节设计丰富,层层推进,将阿娟的成长塑造得形象深刻,画面制作精良,必须点赞。
非常喜欢镜头里渲染出来粤区文化,客家乡村的场景是那么地接地气,加上粤语、客家话和(山东)普通话夹杂在一起的氛围,实在是笑点多多、诚意满满。特别喜欢满山红的木棉花,让我想起初中、高中门口前也是满眼红色的木棉花,上课出神时会从窗外看那些艳丽的花朵。虽然从小知道木棉是广州市花,但我也是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它也叫英雄花。小时候上下学没被少砸过,那我也算是个小英雄吧哈哈。另外配乐也是满分!
电影有三个镜头让我热泪盈眶。第一个是拜师过程中阿娟哭着喊出李白的三句诗来恳求师傅接受三位弱鸡徒弟,“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不禁感慨----是啊,曾几何时,我也一样大声背诵这些诗句,也是壮气十足、热血沸腾的少女啊!第二个镜头是阿娟临走前在楼顶上舞狮的场景,从墙面涂鸦可以看出阿娟一直以来都坚持练习,从未放弃过舞狮,他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坚定有力,画面同时闪过一位位底层劳动人民工薪阶层的背影,阿娟们认清生活的残酷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让我肃然起敬,感动不已。最后阿娟张开双手拥抱日出,印证了那句“只要心中还有鼓点,舞狮精神就一直跟随着你”,我想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有所共鸣吧。第三个镜头是最后舞狮比赛里,阿娟就这样捧着狮头站在最后一跟桩上,仰望着擎天柱,那一刻的阿娟在我眼里无疑已经是一位英雄,其实他最后一跳的结果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但让我诧异的是,他的目标原来并不是要跳上擎天柱,只是想把自己的红脸关羽狮头放上去。非常感谢编剧的这个情节设计,即使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我们永远可以心怀希望,秉持着那么一丝理想主义。
最后一星是纪念在我小时候曾经同样威武舞狮的爸爸。年幼的我当时可能无法体会为什么爸爸在逢年过节会得意地拿着狮头挨家挨户串门,如今的我看着阿娟从年少懵懂到被生活所迫而成长历练的过程,仿佛就在看爸爸当年一人从农村出来闯的样子,打杂、装修、建材、汽配都干过,很苦很累,但每当过年回老家舞狮时,爸爸总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舞狮,舞的是一种精气神,那一股劲,那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