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广袖,舞千年 --- 舞蹈综艺《舞千年》首期观后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今年凭借奇妙游系列声名鹊起的河南卫视和B站强强联手推出了舞蹈类综艺《舞千年》,看完第一期我觉得节目组不负众望。
跨越时空沉浸式舞蹈体验
与很多竞演类综艺不同的是,舞千年没有竞技对抗性。节目组特意挑选了五位荐舞官,让他们穿越时空演绎不同朝代的历史故事,由此引出二十四支中国舞经典之作,13支国内舞团上演顶级舞蹈秀,给观众以沉浸式体验。
首期节目来到了东汉末年,数位遐迩闻名的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剑拔弩张的曹丕(胡阳饰)和曹植(徐明浩饰)、温婉美丽的甄宓(华宵一饰)、恃才傲物的杨修(张晓龙饰)及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乔振宇饰)一一亮相,剧情倒也流畅且暗藏玄机。
近年来很多国风综艺都加入了影视化表演,比如《国家宝藏》 、《典籍里的中国》 等,一些专业人士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流程旁枝末节过多,深度不够。但是这些节目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科普的,表演形式生动有趣,更易唤起普通人对历史典籍、舞蹈文化的兴趣。
舞千年的影视化制作非常专业,节目组辗转全国20多个城市实景拍摄,对推拉镜头、特写、一镜到底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得心应手,服化道、布景、配乐、剪辑等各个部门表现都很优秀,质量之好可以说令很多烂剧制片方汗颜。节目组还对很多文化典故做了注释,甚至翻译了文言文,很是贴心。
最近对于古装剧演员颜值的吐槽很多。我觉得除了颜值问题,很多古装剧演员仪态欠佳、举止过于现代化,但舞千年中的众位中国古典舞演员身段卓绝,便是信步而行也很有风韵,他们来演绎古人得天独厚、极为合适。就连小演员的表演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或可爱或感人,十分精彩。
虽然我个人是配音爱好者,但我一直不赞成国剧大量使用配音。除了少数演员原声与角色不符的情况,我希望由演员自行完成声音表演,声台行表缺一不可,台词功力不到家的演员是不合格的。不过我还是可以理解《舞千年》团队为演员配音的决定,可能多数舞蹈演员的台词能力不足以用原声表演,私以为配音效果只能算中规中矩。
舞蹈表演精彩绝伦
丕植相争的《双剑决》打斗颇有看点,很好突出了剑舞刚柔并济的特点,观赏性很高。擅长街舞的徐明浩跳这段中国舞完成度很高, 一流舞者曹阳虽只让观众惊鸿一瞥,却正如曹植在《洛神赋》中所说“婉若游龙”, 潇洒飘逸。
本期节目的三支重头戏舞蹈则各有千秋。汉代舞经典之作《相和歌》由已故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先生根据“东汉七盘舞画像砖”复原(大型舞剧《铜雀伎》选段)。与情郎被迫分离的汉女暗自神伤,默默低吟“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恍惚看到情人背影却遍寻不获,不料一众北舞姑娘们从天而降,“飘然转旋回雪轻,斜曳裾时云欲生”。脚踏七星盘鼓的舞蹈演员们摇曳生姿、步步生莲、轻敲观众心房。《晋书· 乐志》最早记载了《相和歌》:“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伴奏的编钟、笙、排箫等乐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也可见节目组用心良苦。
节选自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舞剧《孔子》片段的《书简》讲述了孔子著书立说、传道受业解惑、与弟子在天下大同的美梦中尽情起舞的故事。《逍遥》片段舞者们身姿翩翩若仙,有弹幕戏言“大扑棱子”,颇为有趣。两段群舞皆和谐优美,活力四射。同样值得称道的是由张渠编曲的配乐,雅致动听,古意盎然。
杨丽萍北京现代舞团创作的《火》展现了先人对火的崇拜。杨舞的表演惊艳四座,她灵动的手指、手臂、身躯完美诠释出摇曳飘荡的火焰,可以说对每块肌肉的掌控力都到了极致。尾声舞者缓慢落下,火种来到人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令人泪目!
舞蹈运镜、特效尚可精进
美中不足的是舞蹈运镜不够完美,一些多视角镜头切得较碎、转换生硬,远景拍摄颇为局促,定格慢镜头在奇妙游中很是惊艳,但在大段连贯性强的舞蹈中有些破坏动作流畅性,而且剪辑对舞蹈的精准卡点也有些许影响,当然这些举措大约意在降低舞蹈欣赏门槛,可毕竟是舞蹈类节目,还是希望舞蹈拍摄水准可以精进。
特效的呈现效果同样有待提高。如果说独舞的《火》在特效映衬下魅力四射,那么《孔子》片段的特效不太理想,抠图影响了舞蹈演员的清晰度,调色也与背景不协调。看到导演谈到这段舞蹈原定实景拍摄地点因暴雨塌方了,被迫临时变更是可以理解的。或许节目中时不时出现的余额宝宝可以追加对节目组的投资,提高特效水平。
期待后续节目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处处可见制作组的用心。舞千年并没有仅停留在展现舞蹈,而是让观众知其缘起和礼乐仪式。河南卫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极其擅长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输出传统文化,让观众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十分期待坐上节目组的时光机穿越时空、尽赏华夏文明。
上下舞千年,纵横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