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 偏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许鞍华·张爱玲·杜可风·坂本龙一
很难有机会把你钟爱的凑一桌,可能的话,他们打麻将,我也愿意看的。
杜可风的摄影,适合夏天,黏糊糊地,浓郁的, 化不开的。他镜头下的景象,总是蒙着一层热和雾气。那么近的脸,却看不清纹路。既远又近的距离间隙了,也成全了美。结果,这一炉香,来去改档,从夏天烧到了冬天,在很冷的十月上映了,整部片子都贯穿着错了时节的尴尬。
许鞍华太爱张爱玲了,《好好拍电影》里她就提到,就算张爱玲只写日常,她也觉得很有趣。能感觉到张爱玲笔下的一个逗号,她都想保留,不愿轻易丢掉。可是有舍才有得,很明显,她尽可能地保留了形的完整,神却缺席了。
姑妈这个角色之于葛薇龙,让我想到,尼古丁之余身体的作用。抽一口烟,尼古丁就给大脑传递信息,让你感觉到有安全感,但是这份安全感,是基于尼古丁事先制造的不安全感,久而久之人就会对只有尼古丁能给予的这份安全感形成依赖。权利的利用大致如此,从家庭到社会,手握权力者与自以为被权力庇护的人。先让你觉得背腹受敌,再施舍只有它能给予的安全感。但是这是给予安全感么?!这只是对于安全感的操纵和控制。
在《第一炉香》里,烟不离手的姑妈,就是让葛薇龙对钱权上瘾的尼古丁。她抗拒或顺从都是在提醒她无法摆脱姑妈给她的紧箍咒。她想躲在爱里的时候,乔琪乔不能给予哪怕一角的清净和安全,还不时提醒她的错付。她想躲在物质金钱里的时候,又不时回望那渺茫的也许可能的幸福和爱。她像是奔走在错了方向的自动扶梯上,拼命跑却难及尽头,最后她选择与无力抵抗的现实摇摇欲坠
我有点理解许鞍华为什么选马思纯扮演葛微龙,她看上马思纯,那股为爱的痴和心甘情愿。之后的宣传采访里也证实了Ann是看过马在《七月》的一段表演:看到心仪男孩的那一怔的神情;让她肯定马是能够演绎出葛薇龙的不顾一切的;尚不提这选择与资本是否有过拉锯,就外形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多观影的影响。马演葛薇龙的时候已经年近30,在大屏幕上,面目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很饱满的,演学生并非没有说服力。但是如果马的表演,能像她的腰身一样有厚度,角色的层次就建立起来了。铺天盖地的对马的身材羞辱,是没什么必要的。也让角色的适配度问题,被避重就轻了。一个演员的神态比身形更重要。马太过于有元气了,很难让角色有那种被卷入自身命运和时代漩涡里的无力感。
很喜欢的一个博主说过,好的文学都是带有哲学性的。而改编张爱玲的重点也在于此。而Ann的初衷,却是想拍个爱情故事。爱情故事只是张爱玲文字里的皮相。就像你形容一个人的眉眼,不可能只说这个人有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而Ann这次,拍了个五官盛宴。对于偏爱的,很难讲值不值得。许鞍华那么认真地拍,我也会继续认真地看。片子里,有个我实在没能忍住的笑点。吉婕刚说混血的男孩子都带着点丫头气,彭于晏就举着他的二头肌夹着香槟出场了。
许鞍华说港片盛年的时候,找杜可风两次想要合作,最后都没有成行。再不合作,大家就都死了。他们的这次终于得偿所愿,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生命力,却像每个人都有的那个从小就在身旁的物件,破破旧旧的,不失为一份安心的存在。第一次离我钟爱的他们那么近,虽然已经知道属于他们的那个认真的时代早已远去。若隐若现地,寻着它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