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式的梦境重现只会令听者感到乏味

把琐碎长篇的原著用散文化的处理方式总是深得我心。若是非要满足有的人对繁琐剧情的执念,希望你们出钱众筹拍电视剧。还有人说很烦故作高深的话语和梦境,这很可能是碎片化阅读综合症引起的不适,只有像脱口秀那样的快速讲完一个故事才能让他们大脑奖励机制产生多巴胺。 大家都读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吧!从一开始陷入回忆,交代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夹杂细节刻画,心理活动。最后拉回当下,细数过往,父亲留下的书信,流泪,抒情升华。一个简单的火车站送行,朴实无华的交代背景和细节刻画却能直抵人心。故事情节的精彩曲折并不是最重要的,化骨绵绵掌才能成为难忘经典。

电影里的梦境对应为心理活动,天外之音对应到长辈的教诲和书信。和主角心理变化和成长有直接因果关系,推动故事逻辑性发展。这些铺排为人物和故事构架做了有力的支撑,巨大信息量被铺陈在极富节奏感的非线性叙事中,让没看过原著的人也能快速沉浸到电影构建的虚构世界中。 这也是为什么好的电影故事更多发生在过去和未来,异域和僻壤。以现代都市背景的蜘蛛侠类型电影只能满足视听沉浸和猎奇心理,无法让成年观众做到心理沉浸,实现电影的造梦功能。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