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阶段性电影工业汇报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向观众和主流汇报展示我国电影工业实力成果的电影,与20年前的《英雄》汇报性质类似。
一部展示 我们的镜头、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调度能力、我们的美术、我们的特效真的很牛的电影,看了连连惊叹场面宏大,唯独缺了人物刻画以及以人承载起来的故事。
叙事方面几场战斗的逻辑连接不强,这有两点原因:
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都擅长以小见大,用小人物的个人命运变化来反思大环境和战争,《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我们的父辈》等都是佼佼者。《长津湖》的设计是有的,伍家三兄弟(包括开头阵亡的大哥百里),所以电影开始我就以为编剧是不是会设计一些两兄弟的羁绊和冲突来推动情节了,还有伍万里出场吊儿郎当,我以为他一定会有什么飓风成长线,结果我都错了!!编剧根本什么也没写!!这两兄弟,一会想让你看得起我,一会亲密无间,对推动剧情发展可以说毫无联系。而伍万里的成长线,编剧的设计应该是有三个地方,一个边境城市看死尸,一个好朋友的死,一个看着哥哥和战友肉搏自己也差点接近死亡(这个也是当初他们电影营销的卖点)的然后开始开第一枪了,结果下一秒就开挂炸火力点了??对比《功勋》里拍青年张富清成为战斗英雄的故事,他炸完碉堡看着战友牺牲的无声痛哭后继续完成任务,战后废墟回想牺牲的战友的戏增加人物内心刻画。伍万里的饰演者易烊千玺,对于人物的演绎也没有前后变化,到电影结束他依然还是一个梗着脖子含糊说话的痞子兵,电影院里有时候真的一秒穿越到小红花的那个病人……
而大哥,我开始也以为是一个与主角转变的重要伏笔,结果也没有……主角二人刻画失败,其他配角的群戏更是一塌糊涂,战斗也基本是各打各的。
总结就是,人物的思想重大转变没有,思想导致的行动重大转变也没有。
这是一部战争片,战略战术的解释不合格,以连队为主线,那么电影应该是重点聚焦在连队的战术布置上,怎么布置、为什么这样布置,一场战斗里为什么要这样打,战斗场面也应该聚焦在作战班上而非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功勋》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就拍得明明白白的。
人物线矛盾冲突弱,无法承担起剧情推进,动机逻辑不足,战斗衔接逻辑也不足,所以导致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推进看起来根据上峰的图纸圈点,一个命令,部队就跋涉奔赴。
正如电影里刘秘书的那句台词:“一纸命令,千千万万百姓家的孩子就上了战场。”太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