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易烊千玺是最大瑕疵

在看电影之前,非常期待这部电影。 以下是具体的观影感受,纯粹主观个人体验,不具备任何价值。 电影一开头大概作为一个楔子吧,根据网上的一些预告片,推测开头是陈凯歌作品,镜头非常有美感,地址显示是在湖州,推测,个人推测是陈凯歌的掉书袋的恶趣味,湖州是什么,很容易想到红楼梦,胡诌啊,打水漂同时也为后面埋了一个伏笔。 直到吴京乘船离开湖州,这一段看下来整个这个楔子楔的并不好,生硬。 推测电影三个小时已经够长了,战争场面占了大部分,留给剧情的地方并不多,整个电影,剧情和人物都显得捉襟见肘,唯一出彩的就是雷睢生。 接着就是交代彭德怀从西北赶来,毛主席召开会议,据我有限的知识,毛主席是力排众议,选择了支持抗美援朝。中间还有跟斯大林以及朝鲜的一些瓜葛,还有周总理在其中斡旋。反正都是从姓沈的那看来的,真假我也没法辨别。 这个地方我觉得电影拍的不太好,因为看到后面,我越来越不清楚他们这么辛苦拼命的为什么打这场仗,这个问题大概是跟《十月围城》一样的,为什么打这场仗,我觉得是可以多花点笔墨交代的,电影开头毛主席和到后面朱亚文说的话没什么两样,仅仅只是首尾呼应罢了,观众留不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如果一开始就把这种烟云诡谲,力排众议,高瞻远瞩的场景拍出来,我觉得如果作为观众的话,首先第一印象深刻,第二观众知道了朝鲜战争的意义,我想这样的话,我会带着它是卫国战争的心态看电影,而不是它是一部商业战争电影去看这部电影。 但是又因为它是中国的电影,并且还是商业片,好像也不能太苛责。 接着就是伍万里参军,宋时轮讲话,张涵予声音很好听。 接着便是登火车,这是电影最尬的片段之一,先从这段镜头的最后雷睢生不让伍万里罚站的台词讲起,这台词好像《霸王别姬》里程蝶衣不让小四继续罚跪的台词,我猜,电影到这里都是陈凯歌拍的。 伍家三兄弟颇有些大兵瑞恩几兄弟的感觉,我感觉伍万里的角色更像是观众,角色起引导作用,透过他的眼睛来给我们展示从军行的全过程,后面段奕宏拉着伍万里一再的问这问那,似乎验证了这个想法,感觉编剧的心思就是怕观众不明白,所以才设置了这么一个隐形观众在场,处理的也不好,编剧,导演,演员都不知道该怪谁。 类似这种角色设置,相似的电影有《狂怒》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同样都是组织新来了年轻人……算了,算了,不吐槽了,吐槽不动了,不吐槽了,高下立判,高下立判。 接着再把导演,编剧,演员拉出来,就是伍万里在部队集结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