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战争片,不合格的主旋律

一个主旋律的电影,这么悲壮的历史,几乎没泪点,对不起主旋律三个字。勉强算得上的泪点,是后勤脱下棉衣,扔上火车那段。
这部电影表现的更多是战争的残酷性,根本没有表现出我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我们需要和美国人一样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么?我们一个不入侵别的国家的民族需要反思战争?不应该强调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和英勇么?
全片几乎态度保持中立,不敢把抗美援朝的正义性表现出来,我上小学的女儿看完总结了全片就是打仗,休息,继续打仗。叫我怎么给孩子宣传爱国主义情怀?
全片太过于注重战斗场面,文戏太拉垮,好多可以发挥的场景被导演浪费,比如冰雕连,就给了那么点镜头?还有杨根思,抄袭的亮剑平安阻击战吧?毛岸英给拍出来的感觉不是英勇,而是傻。你就是结尾加个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也能催一波泪。
看看人家西方的主旋律电影,哪怕敦刻尔克大撤退这种题材,诺兰都能让人看的热泪盈眶,我不知道陈凯歌在恐惧什么,没有文化自信,不敢大胆的喊出为人民而战,缩小到为了我们的后代而战,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我们的文化输出靠什么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是不可能了,只能指望像乌合麒麟这样的年轻一代了
这部电影作为一个战争片表现合格,但是作为一个主旋律电影,带给我的只有失望。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