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色来表明这部悲剧的价值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从角色来剖析这部悲剧的价值
曾是追更美人骨的原著党,这本小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同系列的也都不错。剧版是一次再创作,全员演技不俗,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周生辰和时宜的故事。当初宣传小说时一部分听到我说的认为设定俗套,然而,这个故事里的魅力,是那细水流长的文字,是那深藏在心底的极致爱恋,越是轻描淡写,越是平淡无奇,才越显真挚。不是所有感情都在跌宕起伏中的文字才能显得伟大,演员们也演出了我心中四两拨千斤之感,重现了书里的景美情浓。我想从每个角色来谈一谈我对剧版的喜爱。
本剧男主周生辰,这短暂的一生,未曾真正为自己活过。他一生征战,不为江山,不为钱财,更不为美人,只为百姓。他是守城人,他的鲜血本该撒在广袤无垠的沙场上,他的白骨更不应该掉落在吃人的朝堂之上。“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他护的百姓,他护的国,他护的宗室,他护的南辰王府,护的十一,他维护着自己内心的道义。有非议,但懂他的人一直都有。
我曾羡慕于古代情丝真挚,一车一马,便是一生。然而,周生辰短暂的一生,一位将军的短暂一生,落了尘土,污了名声。太平盛世好,为了人类的共同繁荣的时代也很好。而那个朝不保夕的时代配不上这样人的思想。周生辰不在寺庙开刃,不踏入寺庙,他说自己走过鲜血白骨,不该打扰佛门清净。他说不想让百姓受到战火而流离失所,收孤儿,因为十一留下了有残疾的孤儿。他这一生既是在征战,也是在反战。所以他更像是真正的入佛之人,他知道丢刀的结果,可他还是丢了,在他心里,永远不觉得自己的命重要,因为早已经把命献给了这个时代。心疼这个角色在乱世里的挣扎,只愿他来生,天下太平,只愿他的内心道义不受世俗的束缚。




时宜,宜室宜家,独有时宜,为我所求。十一是名门望族大家闺秀,本该按照已定的轨迹过完这一生,她和周生辰一样,两条平行的线段,各有各的终点。然而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之后,他们的结局是命定,走向结局的方式却偏离了。十一是南辰王府的团宠,我非常喜欢作者的这一改编,她把原著中的南辰王府设置成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这个地方有周生辰作为支柱,有各个有血有肉,家国大义的师兄师姐组成,这样的西州和云波诡谲的朝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加深了为什么周生辰要守护西州,为什么十一永远都是南辰王府的十一。十一无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世俗的束缚,她有礼有节,聪慧,但不懦弱,她有自己的傲骨,有自己的坚持。这样的女性角色纵使她不是大女主一样的爽文,仍旧值得肯定,一个人的抗争并不一定是用自己和他人的鲜血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不是用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就能体现。她有着时代的特色。
喜欢十一每次跑向周生辰的画面,美好梦幻,像曾经看过的小说突然有了具象,轻轻的一摔,急匆匆的拂去灰尘,依旧坚定地、柔和地跑向所爱。




本剧的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塑造得美好,极致的暗恋,但是这样的情感每次都伴随着易碎的氛围,这样的情感产生于悲剧的土壤中。16集在我心中封神了,这一集不止一把刀在刀人,节奏还是延续之前的温和,但是温和里却暗藏玄机,每一个画面都很催人泪下,也许你是因为这句话泪目,也许你是因为那个片段泪目,但无论哪个片段都不是无用的。能将生离描摹到这种程度,从编剧到演员导演,幕后都值得夸赞的。
说下太子。我一直都不喜欢控制欲满满的人,这种人格会走向两种极端,控制不住自己伤害他人;即便能短暂控制住自己也是会在长久的反复中。太子和周生辰两个人年少的经历不用比惨,都差不多,但最后走向却截然不同。我一直特别喜欢的一首诗《致橡树》,讴歌平等的爱情。十一是封建社会大家族女子的真实写照,周生辰则更可以说是这个女子突然见到的一束光,这束光告诉她你可以任性可以不拘泥小节,可以策马扬鞭,游遍西州,可以一朝看尽天下。这个男人从相识到他死去,没有一刻不在尊重所爱。所以十一也勇敢地撕破了这个封建社会的裂痕,毅然决然的遵从本心。
除了男女主的丰满,甚至像兵马俑的杨邵都有他的色彩。不应该仅仅把这些角色当作普通的言情剧来看。编剧设置了周生辰这一乱世中的悲剧式英雄,同样设置了挑战她自己笔下的英雄的角色。比如和尚、杨邵。和尚便是看破红尘,然而这个和尚却不是传统的和尚,一定程度上,周生辰比和尚更加的像佛门中人,这何尝不是一个比对。周生辰是皇室也是将军,然而杨邵才更像乱世里的普通人,只有这样的人他才可能去挑战那个时代,才可能去做一个"反贼",这何尝不又是与主角的对比。
每个角色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甚至到女主的丫鬟也有自己的高光处。这样的作品,瑕不掩瑜,有的人觉得披着谈恋爱的皮讲宫廷,但是这里的宫廷情节又都有人能找到原型,也就证明作者的情节安排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每一部言情作品,都能做到每个角色都有高光之处,那么我会都支持他,因为言情作品同样也需要讲故事,讲人性,而不是充斥着谈情说爱,却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你可以说一百遍他不好的地方,我也同样可以说角色一百遍好的地方。如果作品充斥着偏见,不夸而一味的贬低,则好作品更不可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