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已经如此二极管了吗?

这是一部关于“探索”和“成长”的青春电影
终于摒弃了所有青春爱情电影所有的狗血桥段
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方式来反思青春成长的阵痛
我是真的没想到会看到如此多的恶评
就来一一反驳一下
一、直女被弯男骗?
看到好多短评和解说直接断章取义,那枫磊的那个吻说事,完全忽略了剧情,张子枫在club索吻被吴磊拒绝,她就已经人间清醒了,甚至二人大吵一架,张子枫直接离开,二人关系的缓和是因为张子枫看到爸爸带着新女友和妈妈吵架,再回到club,尽管张子枫此时是处于余情未了的状态,但二人的关系就已经变成了相互倾诉的好朋友,此时两人其实正好面临同样的问题,父母关系和爱而不得,其实也是实际青春中最大的问题了。
再说txl元素,的确现在有太多的影视作品有消费彩虹群体的趋向,但是,我的确没看出在这部电影中有任何被消费的地方,张子枫暗恋吴磊很久了,因为机缘巧合二人熟识,但在吴磊意识到张子枫的感情之后,他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在音乐节的海报下面,张子枫更是已经完全了解吴磊,又哪里存在欺骗,两个充满烦恼的年轻人,在灯光绚烂下的慰藉之吻,点到为止,而且吴磊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这个吻的解释,实在是不理解骗在哪里。
二、父母狗血,脱离现实
郝蕾饰演的母亲简直不要太真实,一些观众一边抱怨人物形象刻板化,一边又完全不接受真实却不完美的母亲,很明显,郝蕾就是一个有些依靠男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女性,不存在歧视,因为这种性格的中年女性本就存在,她对海南水果王的行为刻画,可以说不要太真实,但是又被吐槽三观不正,难道现实生活中的大家真的没有明知一个人不值得,还在反复纠缠的经历吗?难道荧幕上的形象已经又必须高大全了吗?
三、三观不正,造成不好影响
关于这一点是我感觉最绝望的,观众已经焦虑的这种程度了吗?对影视作品的宽容度已经为零了吗?张子枫因为父母关系的原因乱改高考答案落榜,当然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幼稚,但观众好像已经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大谈高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这样的电影会造成多不好的影响?可是,我们明明“允许”《盛夏光年》两男一女的纠结爱情,“允许”《过春天》偷带iPhone过海关,甚至喜欢看《致命女人》在道德边缘反复横跳,但就是不允许张子枫因为知道父母感情问题而改掉高考答案,我觉得真的没有人会被影响,哪一个高三学生会因为这部电影去放弃高考?如果有,那我觉得倒是可以单独领出来再拍一部他的故事,我们在电影世界中暂时忘记现实,借着电影符号去体会现实,咀嚼生活,这部电影它讲成长,最后张子枫和吴磊也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度过了青春的阵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回忆。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恶评,比如两个人学习时间太少,我就服了大气,他们两个唯一不在学校的时间就是生日放假和去海南两天,其余剧情就都是在学习的路上,放学路上,约好学习的路上或者途中,这是电影,难道有人想看他们一直在学校上课学习的镜头?那是什么实验电影?反正我不看。
最近的两部电影都加入了同性元素,隔壁青蛇才是真的没有处理好这个元素,只不过是被它更稀碎的剧情掩盖了,但同样瑕不掩瑜,青蛇的镜头、特效、动作都是非常顶的,就像盛夏,它讲述两个少年相互扶持的成长,同时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比如互联网时代下的思考,比如父母问题的影响,再有就是更隐晦的性取向探索。
想了想,是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现实感太强,所以观众不能接受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发生与自己经历相悖的事情,就像我说《致命女人》,没有人觉得会影响生活,就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甜茶同样在夏日午后和女生发生关系,但因为那是意大利的故事,所以大家又只觉得夏日静好。
只要处理的得当,请不要太过二极管思维,不然就只能看战狼七八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