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羽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许久不曾“捧一卷诗书,品一杯香茗,静坐桌前”去感受岁月静好,趁着假日,忙里偷闲,捡拾起那本尘封在书架上许久的《肖生克的救赎》。(小引)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 读毕,合上书,心中竟是许久不曾有过的酣畅淋漓和无言的感动。惊讶于作者——斯蒂芬•金设计的及其巧妙的情节的同时,又有感于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向往。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中期,一所美国监狱内——肖申克监狱,通过“我”——雷德,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了我在监狱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的故事。故事的开始,镜头便聚焦在监狱内,除了对相关情节的补充,剩下的人物活动场景便还是监狱,监狱的运动场,监狱的图书馆,监狱的……大量单调的场景描写,给故事的开头便营造了一种枯燥且乏味的氛围,我想这也可能就是监狱中真实生活的反映。 而安迪之所以锒铛入狱,是因为被无辜指控杀害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入狱的安迪,踽踽独行,他与其他囚犯不同,他弱小可怜;他与其他囚犯不同,他充满希望,渴望自由;他与其他囚犯不同,他机智聪明…… 在他未越狱成功脱身之前,全文有一丝让人压抑,沉闷,好似一片阴云笼罩,而又在某个平常的早晨,安迪却突然“人间蒸发”—成功出逃,让我不禁松了一口气,好似乌云被撕开一条裂缝,阳光透了出来。他的成功出逃,让人感觉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死寂的牢房里,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独具个性,那么的坚毅,勇敢,好像从他踏进牢房的那刻,他就知道总有一天会离开,尽管这一天会很久很久。他在狱中的26年里,也从未想过放弃,面对“姊妹”的侵犯,他也从未放弃过抵抗,狱中的他,他让人想到的不是悲悯而是崇敬,越狱的成功,让人为之欣喜,让人为之祝福。 其实,与其说肖申克是所监狱,不如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则是生活在肖申克中的“囚犯”。有多少人从刚“入狱”时的反抗斗争,逐渐到后来的妥协,让步乃至到最终的依赖?(即所谓的被“制度化”)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安迪一般始终怀抱希望,企盼黎明? 直至人生的究极,问恩慈良善的耶稣:谁来救赎世人? 直至人生的究极,问慈悲为怀的佛祖:谁来超度苍生? 直至人生的究极,问万能博爱的安拉:谁来养育民众? …… 我想,此刻,不必求神拜佛,心中自有答案。 “即使生活在阴沟,也要仰望星空,做自己的羽翼,手摘星辰。”—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外话:看完原著后随即又把电影给补上了(据说一直在和《教父》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个人认为电影里面对于主人公安迪形象有更立体的展示,更加有血有肉。而且和原著相比,电影版有一些情节的改动,整体趋势会显得更加的温馨更加让人感动,加上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两位大神的演技更加让作品锦上添花…然后其实个人更加偏向原著,它会更加真实,表现会更加细腻,比较容易引发思考。所以,个人建议,先看书后看影视,二者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