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也要有阴影可藏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和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阳光普照》是由钟孟宏执导的一部台湾电影,中文片名“阳光普照”——意味着万物生长,生机无限;英文片名“A SUN”——既有“一个太阳”的意思,还有“A SON”(一个儿子)的谐音意义,照应了影片中父亲阿文经常对别人说“我只有一个儿子”的台词。影片用平淡、温和的视角向大众展现出一个“微不足道”的家庭里所有成员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
钟孟宏作为台湾后起之秀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直面当下台湾社会的疮痍与现代台湾人的精神危机。他关注灵魂中的阴暗角落,也揭露烈日当空无所躲藏的难耐,好与坏、善与恶,既是对照,也是互补。导演通过缓慢的镜头,集中展示了一个小家庭所经历的悲剧,而这样一个充满悲剧的小家庭,又是无数个家庭悲剧的缩影。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这个家庭的成员有着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配置,严厉的父亲、隐忍的母亲、极其优秀的哥哥和在大家看来不学无术的弟弟,这一切都属于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就在这个家里,两个儿子先后发生巨大变故,给这个小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大儿子阿豪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是父母骄傲的他在一个深夜跳楼自杀,小儿子阿和因与朋友菜头持刀伤人而进了少年辅育院,被判三年刑期。
大儿子阿豪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存在,印象最深的是阿和的那句“哥哥厉害到只做错过一件事情,就是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阿豪就是那一束永不熄灭的光,他被父母寄托了全部希望,照亮着父母伤痕累累的人生。他体贴到所有人都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他内心的异常,他被依赖着,也被消耗着。他和同学晓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砸破水缸后并没有水流出来,水缸的阴影处坐着的正是司马光自己。或许这就是他的求救暗示吧,他早已疲惫于这个24小时不间断的阳光普照的世界,他也希望能有一片阴影能让他暂时躲一躲。他处处考虑别人的想法,却渐渐丢失了自己,导演似乎想依托阿豪的人生表达出社会层面的人际情感交流模式出现断裂,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执着于找寻很多东西,但最终回到自己身上,却不知道我们自己去哪儿了。
小儿子阿和与朋友菜头在雨夜找黑轮报仇,菜头二话不说砍掉了黑轮的手掌,“打算吓吓他”的冲动变成了一场刑事案件,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这时阿和的女友小玉带着肚子里的小孩找上门来。所有人都说阿和很坏,但他真的很坏吗?其实阿和和阿豪是一样的,他们从不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他们都是躲在水缸里的人。阿文从来都不关心阿和的感受,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阿和。如此压抑的家庭模式导致两个孩子的悲剧发生,悲剧的根源不是仇恨或邪恶,而是错误的爱的方式本身。我相信阿和的本性是善良的,影片后面阿和被人挟持,他被人从车上扔下去,那一刻他眼神中的迷惘化为坚定,他迎着阳光在大桥上奋力奔跑,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
父亲阿文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形象,严厉死板,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驾校教练的职业使得他将“掌握时间,把握方向”的思想深入骨髓,他望子成龙,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大儿子阿豪身上。同时他本质上还是存在着自私的小市民心态,在小儿子阿和被法院起诉时希望把阿和“关到老,关到死”;在被菜头砍掉一只手的黑轮的父亲索要赔偿金时,他理直气壮地表示冤有头债有主,丝毫不顾及菜头家艰难的处境,毫不犹豫地割裂自己与阿和的父子情感。但在他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他突然明白自己应该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菜头,为儿子换来新的开始。
影片中反映了家庭关系问题,阿文一家的家庭关系是压抑而可悲的,成员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俨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原生家庭既是压抑的原罪,也是抵御的堡垒。同时影片还探讨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以及犯错的人如何自我救赎、社会如何给予犯过错的人救赎机会等多个现实问题。现实是残酷的,导演将这种苦痛蒙上一层滤镜,使观众感受到一种轻盈的沉重感。
善与恶、阳光与阴影、慈母与严父、两个儿子两种人生,影片把所有对立面一层层向观众剖开,《阳关普照》只是生活的最完美状态,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在阴云密布中匍匐前行地度过我们的人生。这部影片关乎原生家庭、亲情、友情、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每个人、每种关系都有秘密与阴暗,有多少阳光就有多少黑暗相伴,但阳光普照的会曝晒而亡,过度黑暗的会肆意腐烂。影片结尾阿和骑自行车载着妈妈,妈妈抬头望着树叶间的阳光,光影流散、斑斑驳驳。
但愿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够阳光普照,也希望你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片阴影。